欢迎访问文稿网!

劳动价值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劳动价值论

    三、劳动价值论

    (一)欧洲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观点,是由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以前早期的经济学家约翰·洛克和威廉·配第等人提出来的。第一次提出“任何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源泉”这一观点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这本书中,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来源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又矫正重农主义者所坚持的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财富的偏见。他在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后,从“分工意味着每个人都是为别人工作”这个基本的逻辑关系出发,引申出了“商品交换是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劳动的交换”的观点,进而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一观点。但是在探讨商品价值源泉时,他认为在没有私有制的初期野蛮社会,是劳动决定价值,而在出现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的“进步社会”,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属于劳动者,而是要与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分配。因而“工资、利润、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的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他的关于劳动和“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使其价值理论陷入混乱和自相矛盾中。斯密试图用抽象的方法来解决财富价值源泉的问题,然而他最终还是被那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还是没有走出古典经济学直观方法的藩篱。

    李嘉图(Ricardo David,1772—1823)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劳动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发展所提供的可能的限度内做出的最好的分析。他始终坚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排除了斯密价值多元论的错误;提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条件,将生产不同种类商品的劳动之间质的差别归结为量的差别,指出商品价值量是由耗费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但由于他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超历史的、永恒的,仍然没有看到一般劳动与资本主义劳动的本质区别,看不到在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转化为雇佣劳动这个过程中劳动所发生的实质性的变化,致使他的劳动价值学说在说明资本主义利润时,遇到了资本和劳动按等价原则相交换,说明利润如何产生,以及不同企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两大矛盾,故而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不能贯彻到底。

    受特定时代的局限性,欧洲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论述始终不能摆脱对劳动关系进行直观描述的方法。然而他们的方法始终是正确的,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实质,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尤其是欧洲古典经济学家的学说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有益成果,并结合实践经验逐步地丰富、发展和完善它,最终才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价值论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劳动价值论中价值体、价值量和价值形式的分析上。

    1.关于价值体的分析

    (1)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马克思还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但是,由于“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内容或实质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他指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为什么不同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呢?这说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使它们相等的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使用价值,商品存在着质的差别;而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如果把使用价值撇开,就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态也抽去了,各种劳动就不再有什么差别,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即抽象的人类劳动。这种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3)马克思强调指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物。要成为商品,必须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

    (4)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②抽象劳动,就是“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正是这种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马克思还指出“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这样,马克思就明确地指出价值实体就是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2.关于价值量的分析

    由于马克思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内容和本质,因而就能阐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马克思指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抽去了个别劳动的特殊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商品价值量也就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同时,由于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用平均的简单劳动来衡量的,因而复杂劳动必须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3.关于价值形式的分析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形式表示为W=c+v+m。其中:W代表商品的价值;c代表生产商品的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

    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但价值形式并不是发展到货币形式就完结了,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当代价值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价值越来越以价值转移的形式表现出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