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理论”与“真理”的再定义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理论”与“真理”的再定义

    七、“信息三分”理论应用之一:“理论”与“真理”的再定义

    真理是一个常用词。但是,什么真理?请看中文文献中不同年代的几种流行词典的定义。

    1955/1958/1973: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43)

    1979/1980: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4)

    1983: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概念、观念与客观事物的符合”(45)

    1984:真理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46)

    1994: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人只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认识它”(47)

    1998:真理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48)

    可见,这几十年中,中国大陆出版的词典中关于“真理”的定义几乎完全没有变,都认为真理只有一种,它只是对于客观外界的正确反映。换言之,这些词典都把“真理”解释为本文所说的“描述解释类”理论的一种。与此相对应,各类中文词典都把“理论”定义为对于客观外界的反映。与“真理”的不同点在于,“真理”都是正确的,而“理论”则有错对之分。

    但是,如本文以上谈到的,在词典以外的实际应用中,作者们笔下的“理论”和“真理”却常常包含了另外两类理论。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真理标准的重大辩论中,辩论双方所说的“真理”主要是指建议主张类的理论。今日常见于报端书籍中的许多“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社会政策理论”、“外交关系理论”等等,也常指这一类理论。在诸如文学理论、艺术批评、美学研究、理想教育、民族目标、宗教研究等等领域,人们所说的“理论”,又往往是指价值目标类理论。又如近年来在中国政界和其他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三个代表”理论,主要也是一个价值目标类理论(49)。如果我们严守词典中关于“理论”和“真理”的定义,那么上述的种种“理论”就不成其为“理论”,也没有资格经过检验而成为“真理”了。

    “真理”一词在词典与教科书中的定义与它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不一致,以及不同类型的理论混为一谈,促成或加剧了理论研究中的混乱。词典和教科书对词义的解释应当遵从词语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运用。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理论”和“真理”,使之能在外延上包含其他两类信息。或者,可以给这两个概念和语言符号规定外延广狭不同的几种意义。

    据此,我们可以对最广义的“理论”进行如下定义:

    理论就是比较复杂或意义比较重大的信息。理论可分为:(1)价值目标类,即关于最高目标的理论;(2)描述解释类,即关于客观外界的理论;(3)建议主张类,即关于行动选择的理论。理论有正确、错误之分。

    

    根据这一定义,图1用概念图的方式诠释了三类信息与三类理论相互之间的关系。

    img17

    

    图1 三类信息与三类理论

    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对最广义的“真理”进行如下定义:

    真理就是优秀的理论。它包括:(1)关于最高目标的真理,即人们关于本人、本集体、本部族、本民族或本国的最高目标是什么的判断或声言;(2)关于客观外界的真理,即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说明;(3)关于选择行动的真理,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个人、集体、部族、民族、国家等应当如何行动的主张或建议。

    img18

    

    图2 信息、理论、真理三者关系

    根据这一定义,图2用概念图的方式诠释了信息、理论与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个单用的字,“真”更多被用于描述解释类的信息和理论。例如,对于一幅画,一首歌,一个舞蹈或一个目标,我们常说它们美、好、伟大;对于一个命令、主张或建议,我们常说它正确、合适、恰当、及时;对这两者,我们都很少说它们“真”或“假”,如此说了也会使一些听者、读者觉得别扭。

    但是,作为一个词,“真理”却被用于所有三类理论。中国人常把价值目标类理论,如“共产主义理论”或“三个代表理论”,称为“真理”;又常把建议主张类理论,如“经济改革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称为“真理”;至于描述解释类理论,如“日心说”、“相对论”,被称为“真理”的就更多了。

    “真”的这两种不同用法中所隐含的失谐,是在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中自然形成的。近年来,中文文献中“真理”一词的出现频率似有下降,可能部分因为作者们已经感觉到“真理”这个语言符号所背负的沉重的历史包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