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04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很多心理学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学习有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脑子肯定是有问题,这是我生他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孩子母亲又插嘴说:“每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影响学习的事情告诉大夫。”通过这对母子的叙述,医生对孩子的“病情”大致已心中有数。经测定,孩子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完全是母亲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当然,母亲也是接受了当年那个医生“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暗示。这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心理暗示,造成了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扰。

    这里还有与之相反的案例,就是前面曾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的著名实验:他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级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他告诉班里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来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原来因为得到了教授“这几个学生智商高”的信息,老师就开始对这几个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这无疑给了这几个学生良性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从而加大学习动力,成绩自然就上升了。

    以上的案例使我们看到,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很普遍、很强大的。研究表明,由于敏感、脆弱和心理不成熟,儿童成为最容易受心理暗示的群体。父母和老师是孩子身边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一旦他们在无意中成为给孩子不良暗示的施加者,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和扩大孩子的缺陷,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一旦固定下来,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