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春季的气候特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春季的气候特点

春季的气候特点_气象与饮食

    春季的气候特点

    春季是蜇虫苏醒,万物萌动,生机蓬勃,万象更新的季节。春温春生,风气当头,人们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气管炎、肺结核等因风邪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春气生发,宜食用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以启发冬季闭藏之气,帮助体内生升之气,活跃人体生机,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因此,饮食应以辛温、甘甜、清淡为主,以达到祛寒、利湿、养肝、健脾之目的。

    1.春季的划分。春季为四时之首。我国民间习惯把农历正、二、三月划分为春季;也有人习惯把公历三、四、五月划分为春季。但上述划分方法不能很恰如其分地反映某个地方气候的变化情况。因而有人提出按大自然各年表现的实际冷、暖、晴、雨时段划分季节,称为自然天气季节。

    在气象学上所指的春天,是将连续5日平均气温为10—20℃,且逐日气温渐升的季节定为春天;在天文学上所指的春天,是把从“春分”之日起,到“夏至”前一日止定为春季;我国古代所指的春天,是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前一天止定为春天。

    一般比较常用又结合实际的划分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端来划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时的。

    2.春温春生。春温春生为春季的气候特点。因为《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谓四时阴阳,就是指四季温热寒冷的变化,而温热寒冷的变化是由一年中阴阳消长所形成的。如冬至一阳生,即从冬至这一日起,北半球白天逐渐加长,阳光照在地面时间逐渐增多,阳气开始上升,阴气逐渐消去,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春之温,夏之热;夏至一阴生,即从夏至这一日起,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阳光照在地面时间逐渐减少,阴气开始上升,阳气逐渐消去,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正因为有了这种循环往复温热凉寒的变化,才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间才有了生命,才有了生命的发育和成长。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气候温暖,万物蠢蠢欲动。正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中阐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在早春、仲春、晚春三个月里,气候渐渐由寒转暖,冰雪开始融化,阴寒之气逐渐退去,阳刚之气开始生发,蛰虫苏醒,万物萌动,整个宇宙孕育着生发之气,天地间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与天地相应”。“天”和“地”代表着自然界,“相应”是指自然界变化影响到人体时,人体必然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因此,作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来说,人体的阳气必须顺应自然,乐观向上,向外疏发,使体内阳气充盈、旺盛。反之,任何阻碍阳气疏发和损耗阳气的情况,都应尽量避免。所以,春天要使自己意气生发,使情志尽情地舒发出来,以达到顺应春温春生之目的。

    3.春天主气——风。地球表面高低不等、崎岖不平,因此,世界各地所接受阳光辐射热出不相同,由于各地受冷受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就会赶来填充,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作风。风是春天的主气。虽然一年四季皆有风,但主要以春季的风为主。因为春季正是推陈出新时期,阴气渐消,阳气日长,由寒转暖,寒暖交替,忽冷忽热,极易形成风。春天多东风或东南风,风是六气之首,春风吹绿了大地,吹绿了山川,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柳絮吐绿,万象更新,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自然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黄帝内经》中说:“风者,进病之首也。”因为有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与风有密切关系。在狂风怒吼,飞沙滚滚的春天里,常常使人烦躁不安、头痛、恶心,使人感受到精神紧张、压抑和疲劳,从而诱发一些疾病。同时,在春天里,春风吹干了大地,掳走了大量水蒸气,使空气中的湿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人口干舌燥,造成人的口腔粘膜和鼻腔粘膜微微破裂,使人们预防疾病的功能大大减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在《黄帝内经》中又说:“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侵入人体而发生的各种病变,其危害范围比较广泛,肌肤、骨节、经络、脏腑,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至。但风邪来去匆忙,变化多端,如皮肤风疹,其来势凶猛,瞬间遍布全身,又痛又痒,忍无可忍,但去时也极快,说好就好,不留任何踪迹。

    在《黄帝内经》中还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在六气当中,行动最快,变化最大,而寒暑湿燥火五气使人致病,往往是由风引导所致。风邪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与其他邪气相合使人致病。因此,把风列为“六淫”之首。例如,风与寒相合,成了风寒;风与热相合,成了风热;风与湿相合成了风湿,等等。而且“六淫”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化,如天气温暖,则风从热化,而成为风湿;天气寒冷,则风从寒化,而成为风寒,等等。

    春季重点要防风。因为反常的春风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特别是在多风、冷暖不定、昼夜温差较大的早春季节,更应该防风。俗话说,“春风入骨”,因为寒风加剧了皮肤表层热量的散失,使体内热量不足,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春寒使人皮肤表层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粘稠,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春季气候变化多端,暖中有寒,寒中有暖,暖寒交替,气候一日三变,忽冷忽热,并且春季风既多又大,可使人体表层血管收缩,这样可直接诱发某些风湿疾病的发作。在《黄帝内经》里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说要及时避开能使人致病的风邪,或出汗当风时,风邪可以乘虚而入,常常可以导致肺气不宜或伤风感冒。所以,随时随地增添衣服,以减少风邪对人体的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