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五) 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1.LLDPE的基础知识

    LLDPE,是乙烯与少量高级α-烯烃(如丁烯-1、己烯-1、辛烯-1、四甲基戊烯-1等)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高压或低压聚合而成的一种共聚物,密度处于0.915~0.940克/立方厘米之间。但按ASTM的D-1248-84规定,0.926~0.940克/立方厘米的密度范围属中密度聚乙烯(MDPE)。新一代LLDPE将其密度扩大至塑性体(0.890~0.915克/立方厘米)和弹性体(<0.890克/立方厘米)。但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和美国塑料工业委员会(APC)只将LLDPE的范围扩大至塑性体,不包括弹性体。20世纪80年代,Union Carbide和Dow Chemical公司将其早期销售的塑性体和弹性体称之为非常低密度的聚乙烯(VLDPE)和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树脂。

    常规LLDPE的分子结构以其线性主链为特征,只有少量没有长支链,但包含一些短支链。没有长支链使聚合物的结晶性较高。

    通常,LLDPE树脂用密度和熔体指数来表征。密度由聚合物链中共聚单体的浓度决定。共聚单体的浓度决定了聚合物中的短支链量。短支链的长度则取决于共聚单体的类型。共聚单体浓度越高,树脂的密度越低。此外,熔体指数是树脂平均分子量的反映,主要由反应温度(溶液法)和加入链转移剂(气相法)来决定。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无关,后者主要受催化剂类型影响。

    LLDPE在20世纪70年代由Union Carbide公司工业化,它代表了聚乙烯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重大变革,使聚乙烯的产品范围显著扩大。LLDPE用配位催化剂代替自由基引发剂,以及用较低成本的低压气相聚合取代成本较高的高压反应器,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便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在许多领域已替代了LDPE。目前LLDPE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传统聚乙烯市场,包括薄膜、模塑、管材和电线电缆。

    LLDPE产品无毒、无味、无臭,呈乳白色颗粒。与LDPE相比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强、耐热、耐寒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

    2005年,我国LLDPE产量为188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5%;消费量355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33.8%。预计未来2~3年内,LLDPE消费量将保持8%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按照当前市场价格12000元/吨计算,我国LLDPE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400亿元。

    2.LLDPE的应用领域

    LLDPE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农膜、包装膜、电线电缆、管材、涂层制品等。

    LLDPE由于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较好的抗穿刺和抗撕裂性能,主要用于制造薄膜。2005年世界LLDPE消费量为1617万吨,同比增长6.4%。在消费结构中,薄膜制品仍占最大比例,消费量为119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3.6%;其次为注塑,消费量为114.8万吨,约占LLDPE总消费量的7.1%。

    薄膜仍是LLDPE消费的最大品种,消费量为485万吨。首先包装膜313万吨,占总消费量的50%;农膜134.5万吨,占消费总量的22.5%;特殊包装膜37.6万吨,占消费总量的6%。其次为注塑制品,消费量为55.7万吨,占消费总量的8.9%。最后依次为涂层制品、管材和电线电缆,消费量分别为31.3万吨、18.8万吨和15.7万吨,分别占总消费量的5%、3%和2.5%;其它消费量为18.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

    从2003~2005年LLDPE的消费情况看,薄膜的消费比例一直保持在77%左右,第二大品种注塑制品的消费比例也一直在9%上下徘徊。预计未来2~3年内,虽然各项品种的绝对消费量将继续增长,但其消费比例会基本维持目前态势;由于包装膜的需求相对增长较快,农膜的消费比例将会降至20%左右。由于LLDPE的性能不断改善,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3.我国LLDPE的生产概况

    2005年我国LLDPE产量为188万吨,消费量约为355万吨,进口约为17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48%,供需缺口较大。虽然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增,供给能力增强,对外依存度将不断缩小;但从目前国内外技术实力差距看,未来我国在高档产品、特别是在一些专用料领域,则主要还是依赖进口,这一现状若干年内将难以改变。

    2005年我国聚乙烯实际产量为529万吨,同比增长17.1%。LLDPE产量为188万吨,同比增长7.1%,约占总产量的35.5%。2005年我国LLDPE产能约为214.3万吨/年(含全密度),同比增长约18.7%,产能之所以增幅较高,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产能的改扩建效应。预计2006年的产能增长将在5%左右。

    2002~2005年,我国LLDPE产能年均增长率约为12.3%;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8%。未来2~3年内,我国LLDPE的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增幅预计在8%~11%。有关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LLDPE产能(含全密度)将达到585.3万吨/年,需求量将达到486万吨。

    我国现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主要生产厂家有13家。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其产能与产量分别约占全国LLDPE的87%和88%。

    从产能分布地区看,广东地区占总产能的22.0%,东北地区占24.4%,华东地区占21.0%,华北地区占20.5%,西北地区占12.1%。产能分布呈南轻北重的态势。

    我国的LLDPE生产技术基本是引进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的工艺,主要为美国联碳公司气相法和BP公司气相法工艺。其技术工艺较为落后,虽经近年来的大力改造,有所提高,但产品仍是通用的多,专用的少;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

    4.我国LLDPE的消费情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LLDPE的消费增长也呈加速发展之势。2005年,消费量达到355万吨,同比增长25.4%,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长。

    (1)消费概况。2005年我国聚乙烯消费量约为1050万吨,同比增加12.9%。其中,LLDPE消费量为355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33.8%; LDPE消费量为243万吨,同比增加0.7%,约占总消费量的23.1%; HDPE消费量为452万吨,同比增加13.0%,约占总消费量的43%。从消费量看,高密度聚乙烯仍是我国当前消费的最大品种,从增速上看,LLDPE增长最快,几乎是HDPE的一倍,也大大高于LDPE。近年来,LLDPE消费量迅速上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对HDPE的消费霸主地位形成了强烈挑战。

    预计2006年国内LLDPE消费量为375万吨,同比增长5.6%。

    从2005年消费情况看,LLDPE由于关税下降,刺激了LLDPE的需求,使得当年LLDPE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产能和产品质量品种的制约,我国LLDPE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48%。

    2002~2005年,我国LLDPE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16.2%。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LLDPE需求量将达到486万吨,年均消费增速达7.4%。LLDPE的需求增长将明显高于LDPE和HDPE。

    (2)消费结构。我国LDPE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包括农膜),约占其总消费量的75%~80%,其他应用领域,如注塑、涂层制品及电线电缆等,约占20%~25%。

    在薄膜消费领域中,包装膜所占比重最大,约在70%左右;农膜约为30%。包装薄膜是LLDPE最大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扭结包装膜、收缩包装膜、缠绕包装膜、贴体包装膜、充气包装膜、高阻透性膜(阻气、阻光等)、高耐热性膜、选择渗透膜、保鲜膜、抗菌膜等等。全国包装膜的生产能力在280万吨/年以上,产量在225万吨左右,产品中单膜所占比重较大,近年来复合膜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消费比例达包装膜的10%。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电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电缆领域对聚乙烯的需求量将大增。

    LDPE在我国已是十分成熟的产品,虽然近年来LLDPE逐渐渗透到许多LDPE的应用领域,对LDPE的发展形成了挑战。但由于LDPE加工性能优异,且可以与极性的单体共聚得到特殊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等,因此在高透明薄膜、高压电缆绝缘、与食品接触的基础涂层等领域,仍被广泛采用。

    (3)重点消费区域。我国LLDPE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以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形成的“环渤海湾消费区”,以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形成的“长三角消费区”和以广东、深圳等省区形成的“珠三角消费区”。呈南北并进之势,南部略重。华东与华南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2.2%,华北东北约占36.4%。从地区上看,华南居第一位,其后依次为华北、华东和东北。

    2005年,华南地区消费量为82.5万吨,同比增长35.9%;华东地区消费量为69.2万吨,同比增长11.5%;华北地区消费量为80.6万吨,同比增长23.8%;东北地区消费量为50.5万吨,同比增长10.3%;其它地区消费量为77.5万吨,同比增长31.1%。

    从增速来看,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增长较高,达31.1%,仅次于华南地区。随着中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消费比重将进一步加大,但由于中西部地区交通状况和经济基础的局限性,目前这种地域分布状况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变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