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长春新碱()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春新碱()

    

    化学名为22-氧代长春碱。分子式为C46H56N4O10,分子量824.97,简称VCR。其他名硫酸长春新碱等。

    1.作用机制 VCR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1961年用于临床,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抗肿瘤作用靶点是微管,主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进而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还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VCR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癌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

    2.药物代谢 静注VCR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神经细胞内浓度较高,很少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30~1/20。蛋白结合率75%。在成人,T1/2α小于5分钟,T1/2β为50~155分钟,末期消除相T1/2γ长达85小时。在肝内代谢,在胆汁中浓度最高,主要随胆汁排出,粪便排泄70%。尿中排泄5%~16%。

    3.用法 联合化疗时,剂量1~2 mg/m2,1次静脉注射或冲入,2~3周为1个周期。

    4.不良反应 ①神经系统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腹痛、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偶见。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脑神经也可受到破坏,并产生相应症状。神经毒性常发生于40岁以上者,儿童的耐受性好于成人。神经毒性多于用药6~8周出现,与累积量有关。VCR的神经毒性在VLB和VDS三者中最强。②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较轻。③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④可见脱发,偶见血压的改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