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财政货币政策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财政货币政策

    二、财政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抑制或扩大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控制改变总需求和物价水平,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例如: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削减财政开支或提高税率,引起社会上投资和消费减少,降低社会总需求,迫使物价下跌,从而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和降低税率,以扩大总需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减少国际收支盈余。

    议一议

      当某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节?

    2.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手段影响银根的松紧和利率的高低,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主要包括:

    (1)贴现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其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进行再贴现时所收取利息计算的比率,即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来影响金融市场利息率的政策。中央银行利用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借以扩充或紧缩货币投放与信贷规模,吸引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以达到调节经济与国际收支的目的。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中央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亦减少本国货币的流出。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国际收支逆差。至于在顺差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调低再贴现率,从而起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作用,以降低顺差的规模。

    议一议

      在中国人民银行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之后,又于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与0.31个百分点。(注:央行上次降息要追溯到2008年12月23日)

    请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2)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按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保证存户提现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特定基金。这个比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用于贷款资金规模的大小,因而决定着信用的规模和货币量,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和原西德就曾实行过差别性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对非居民存款准备金比率远远高于居民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此来抑制资本流入。

    资料卡

    存款准备金制度

    1.为什么会产生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对于所吸收的活期存款,有义务必须随时支付;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必须于到期时还本付息。这就要求银行必须经常保留一定数量的现金或流动性很好的资产,以应付存户的日常提款之需。这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随着经济和信用事业的发展,银行经营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由于转账业务的不断发展,存款中只有一部分需提取现金,大部分由银行开出的支票来结算和支付,而且有时贷款也不一定要完全付现,而是转化为存款。因此,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就可以应付日常业务经营中存款者取款之需。那么,其余部分就可以用来发放贷款,贷款又可以转化为派生存款,从而商业银行获得了创造存款的能力。

    2.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能力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存款准备金率高,商业银行创造的总存款量就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低,商业银行创造的总存款量就大。根据这一原理,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控制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及信贷规模。

    基于上述原则,市场经济国家先后通过法律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现金准备,并必须按规定比率把准备金存于中央银行。

    议一议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由21%回落至20.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则降至17%。

    此为2012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11年6月后央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请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国库券和政府公债),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单位、个人会以银行存款或现金购买债券,从而形成货币回笼;反之,中央银行购进有价证券时,单位、个人手中的银行存款或现金增加,从而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与前两种货币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势:

    (1)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向和规模可以灵活安排,因此,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样会产生震动性影响,且可以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连续的操作。

    (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是,必须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

    二是,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三是,中央银行必须拥有强大的足以干预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四是,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如存款准备金制度。

    资料卡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地位

    中央银行是指专门负责制定与执行一国的货币政策,并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的特殊银行,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中唯一办理货币发行的机构,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力。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通过集中票据清算、充当最后贷款人等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服务。

    (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管,并向政府提供代理国库、暂时透支、买卖金银与外汇等服务。

    3.中央银行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与商业银行不同,中央银行的经营不是为了盈利,而是通过控制信用与货币流通、监管银行业以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中央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

    (3)不与一般的工商企业、社会大众往来。中央银行只与金融机构、政府发生业务关系。

    (4)资产保持较大流动性。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大量流动资产,随时向流通领域投放或收回货币,以维护货币流通秩序的稳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