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话务量概念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话务量概念

    2.4.1 话务量概念

    1)话务量定义

    话务量是表达电话网内机线设备负荷数量的一种量值,所以也称电话负荷。电话用户或其他入线是产生话务量的来源,因此它们被称为话源。话务量也反映了话源对所使用的电话通信设备数量上的要求。话务量的大小,取决于在一定时间内话源发生了多少次呼叫,每次呼叫各占用机线设备多长的时间等。显然,话源发生呼叫次数越多,话务量越大;每次呼叫占用公用设备的时间越长,形成的话务量也越大。

    明确了上述概念,可对话务量给出如下定义: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称为话务量,即:

    img60

    式中,A为时间T内的话务量;t为平均占用时长;CT为时间T内一群话源产生的呼叫次数。

    显然,话源群越大,所产生的呼叫次数就越多。因此,在讲到话务量数值时,一定要指明话源群的范围。

    话务量的单位为Erl(爱尔兰),其定义是:一条中继线(或一个机键)连续使用1小时,则该中继线(或机键)的话务量为1Erl。

    传统的话务量单位有: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称为“小时呼(T.C)”;以分钟作为时间单位的,称为“分呼(C.M)”;以100秒作为时间单位的,称为“百秒呼(C.C.S)”。

    以上四种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1Erl=1小时呼=60分呼=36百秒呼

    从话务量定义可以看出,有三个因素影响话务量的大小。第一,所取时间T的长短。显然一天的话务量与一周的话务量是不一样的,取的时间越长,其话务量就越大。第二,呼叫强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如1小时)内发生的呼叫数。显然,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呼叫越多,话务量就越大。第三,每次呼叫的占用时长。不难理解,每次呼叫占用设备的时间越长,其平均占用时长就长,话务量就大。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就表现为机线设备的繁忙程度。

    电话话务量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即随机性和波动性。随机性是指话源产生的呼叫是随机的,每一次呼叫所占用设备的时间也是随机的,由此产生的话务量也是不一样的。波动性是指话务量这个随机变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由于话务量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因此,我们所讨论的话务量实际上都是指平均话务量。

    交换系统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于它对话务的处理能力,以及公用设备的多少。实际上,形成话务量的因素很多,并且都是随机的,如何时产生呼叫,谁产生呼叫,呼叫谁,通话时间多长,是长途还是本地,拨号过程有无中途放弃等。但就整个交换系统而言,一般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将一天中电话负载最大的1小时称为最忙小时,简称忙时。忙时的平均话务量简称为忙时话务量。忙时话务量是交换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显然,交换系统若能在忙时顺利处理各种话务,在非忙时就不在话下。

    通常所说的话务量,都是指电话局在最繁忙1小时的话务量。我们把单位时间内的话务量叫做话务量强度。由于习惯上常把“强度”两个字省略,所以,如不特别声明,所说的话务量,都是指话务量强度,即最忙1小时的话务量。因此式(2.6)可写为:

    img61

    式中,A是话务量;C是单位时间(一般为1小时)内所发生的呼叫次数(即呼叫强度);t为平均占用时长。

    当所要求的话务量不是单位时间内的话务量时,也可用式(2.6),只要把式中的C看成是CT,并把求出的A说明是T小时内的话务量即可。

    2)交换系统处理话务的两种方法

    呼叫的产生是随机的,有时候发生的呼叫少,有时候发生的呼叫多。这样,有些呼叫可能会遇到交换设备全忙的情况。对于这些呼叫,根据交换系统处理接续请求的方法,分为呼损工作制和待接工作制。

    (1)呼损工作制

    呼损工作制是指当用户呼叫不能立即接通时,公用设备不再受理这次呼叫,系统给用户送忙音信号,用户听到忙音必须放弃这次呼叫。如果仍要求服务,就需要重新摘机呼叫。在电路交换方式中,通常采用呼损工作制。

    (2)待接工作制

    待接工作制的系统也称等待系统、排队系统。它的服务方式是在用户不能立即接通时,可以等待,待公用设备空闲时,按某种规定的秩序(如按先后次序或按随机方式)将等待的呼叫接通。这种服务方式,不向用户送忙音信号,用户也不必重新呼叫,只要等待总可以接通。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常都采用待接工作制。

    3)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

    严格讨论通信网的话务量时,要区分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对于呼损工作制交换系统来说,流入系统的话务量,有一部分完成了接续,而另一部分则成为呼损。

    流入话务量(A)是指话源产生的话务量。设某设备群上的所有入线,在1小时内发生的呼叫次数为a(a即呼叫发生强度),其平均占用时长为t,则根据话务量的定义有:

    img62

    完成话务量(A)是指某群设备接受呼叫处理的话务量。设a′为接受处理的呼叫数(或完成接续的呼叫数),其平均占用时长为t,则根据话务量定义有:

    img63

    显然,在待接工作制服务方式中,其话源产生的呼叫都可得到处理,只不过某些呼叫需要等待一定时间而已,因此它的完成话务量等于流入话务量,即A=A

    但在呼损工作制服务方式中,若设备群被全部占用,这时如果话源再产生新的呼叫,就不予受理,即有一小部分流入话务量被损失掉。因此,在呼损系统中,完成话务量一般要小于流入话务量,其流入话务量与完成话务量的差值就是损失话务量(A),即:

    img64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呼损系统中呼损率很小(如规定为1%或0.5%等),故通常在工程中不必严格区分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但是,在非常情况下,如设备超负荷运行时,A不可忽略,则需区分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

    4)影响话务量的因素

    电话局中的话务量随时间的不断变化而变动。影响话务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下。

    (1)用户性质的影响。电话局的用户通常由企事业、小交换机用户、公用电话、住宅电话等不同性质的用户所组成,它们的话务量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2)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话务量与城市的大小、所处的地理位置、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财贸商业、文化生活,以及人们对电话使用的习惯等因素有关,所以同一类用户在不同的城市,其话务量也有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国省会和大城市平均用户的话务量大于地区及县城的话务量,经济发达地区的话务量又大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话务量。

    (3)电话普及率的影响。每百人拥有的电话机数量叫做电话普及率。话务量与电话普及率的高低有关。如果电话普及率提高,原来几个办公室合用一部电话,普及到每一个办公室一部,一般来说,由于使用方便了,总的话务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随电话机增加的倍数而相应的增加,因此平均每部电话机的话务量将有所降低。尤其是随着电话普及率的提高,住宅用户比重上升,使平均用户的话务量下降。而移动电话的不断普及,会使传统固定电话局的话务分流,话务量也会有一定下降。

    (4)收费制度的影响。电话收费制度对话务量也有影响,一般来说,固定收费(如包月制)的话务量比按次收费的话务量要大,按次收费的话务量比复式计次收费的话务量要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