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果核之王创客空间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果核之王创客空间

    我即使被关在果核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莎士比亚

    目前,全球已经有1000多个创客空间,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被刷新。各种基于社交网站和软件的开源社区的出现,以及现实中不断成立的创客空间,进一步推动了创客运动的兴起。

    创客空间概括来说是为创客们提供的一个兼顾硬件保障与信息交互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具体化地实现创意、交流创意思路,当创客的创意及其实现价值能够为人或社会服务,且有望发展为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的时候,创业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目前,国内的创客空间尚处在初创阶段,许多创客也尚未形成独立、富有特色且拥有生命力的创意,同时其创意主要来源也常是国外的开源网站,然后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创友,在国内的创客空间进行交流,进一步根据实情制订计划并实现。目前创客空间的平台属性、运作模式都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空间的宗旨目标、具体方向、职责、经营方式等均不太明朗。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创客空间逐步发展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创客之间互相交流的场所,是创意诞生地及技术交流的集中地,是创新产品的孵化器,也将会是创业交易的集散地。创客的最初驱动力是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也正是创客的意义所在。而当创意有望成长为商业模式时,创业就有了种子。而要将种子发展为参天大树,就要去思考商业模式、搭建创业团队。而此刻最初的创客乐趣便发生了改变,所要面临的琐事及各种考虑也随之而来。这也是想要创业的创客们所必须面对的。

    李克强总理对创客的鼓励、赞同不是偶然的。如今,中国民间有许多创客团体正在不断地发展中,而且形成了围绕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上海新车间这三个创客团队为代表的创客生态圈。

    (一)上海:上海新车间

    上海新车间成立于2010年10月1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社区,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硬件高手、智能设备的软件编写者、产品设计师和DIY爱好者等各种喜欢自己动手创造的人,这里提供自由、开放的实验空间和丰富、便捷、共享的基础设备。其出发点就是为那些爱动手创新的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场地,让他们在这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中国第一个创客社区,那些加入上海新车间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痛恨光说不做。目前,上海新车间聚集了100多个创客会员,其中很多来自美国、巴西等其他国家。

    

    图8-4 上海新车间场景图

    “上海这样的创客空间有很多,但是新车间是最纯粹的一个,就是让想做东西的人做东西。”林信义说,之所以加入上海新车间,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太多“扯”的东西,来这里就是干活,很简单。上海新车间为会员们提供实施自己项目的工作空间和学习机会,包括举办电子电路、嵌入式系统、编程开发、智能设备等各种主题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不仅如此,上海新车间也是一个融资和产业化管理的平台,它可以为会员们实现自己的作品和项目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并帮助他们逐渐发展为商业规模,实现创客创业。

    (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

    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借助其在中关村核心区的空间资源和“清控科创”在创业服务的资源优势,共同打造的创新创业生态园。以创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全球范围内服务资源的整合为基础,街区积极引进各类创业服务机构,重点打造“创业投融资+创业展示”两大核心功能,以及“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创业培训”五大重点功能。已经有3W咖啡、车库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创业家、36氪、联想之星、天使汇、JD+智能奶茶馆等几十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街区。

    

    图8-5 中关村创业大街场景图

    创业大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1号中关村梦想实验室,街长200米,建筑总面积5.4万平方米。定位于建设创业服务聚集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者文化圣地,打造极具科技感、展示度、时尚感的创新创业特色景观大道,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创业孵化服务机构,致力于缔造全球知名的“Inno Way”(创新大道)。

    (三)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2010年,作为深圳第一家创客空间,柴火创客空间正式成立。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创客和投资人最活跃的地区。柴火创客空间承载的是一份“开物前民”(揭露事物的奥妙,率先为人民着想)的执着与信念,也给在深圳的创客们带来了一个可以“众人拾柴”的契机。柴火创客空间是一个中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一个吸引创业者学习、交流与招募人才和吸引投资的创客乐园。

    

    图8-6 柴火创客空间场景图

    (四)梦想来自电影打造“智能家居”

    198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王盛林,是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他梦想,“整张桌子就是一个巨大的触摸屏,桌子对面还有一个巨大的屏幕,手在桌上打开一个程序,用手一推就可以演示到屏幕上。”这是在科技电影中常见的场景。有人惊讶,也有人想把它变为现实。

    在研究了许多国外网站上分享的做法之后,他开始打造自己的“多点触摸桌”,“桌子的表面就像一个巨大的平板电脑,人们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操作”,甚至我们拿着真实的桌球球杆,便可在桌上进行虚拟的桌球游戏。当然王盛林的最终目标决不仅仅只是一张桌子,而是一整套智能家居。

    按照设计初衷,最终的显示效果是:当手机放在桌面上,桌子通过与手机的感应,可以将手机屏幕投影在整个桌面,还可以将我们想展示的内容推送到显示屏上。

    (五)自制3D打印机

    出生于1986年的张铭,大学毕业后曾在银行做了三年软件测试员,因痴迷于DIY和自由的生活,遂辞职成为创客。

    初中时,张铭就对DIY非常感兴趣,还曾试图上网收看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正是对于新信息的渴望,时常关注国外动态,寻找开源资料,使得张铭成为国内较早了解开源3D打印机的人。

    张铭介绍:“最初,我在网上看到了MAKE杂志介绍的makerbot品牌的3D打印机,很感兴趣。后来便根据国外开源网站上的教程,开始了我自己的3D打印机的制作。”生活中经常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大部分材料都是从网上购得。利用普通打印机的原理,对其进行三维拓展,历时一年,他的3D打印机终于制作完成。

    使用时,注射器会将原料层层累积,最后创造出一个实际物体。对于具有个性化需求的部件,以及喜欢DIY的人,在对精度要求并非非常严格的情况下,3D打印机具有魅力,在家庭与学校中有着不小的用途。如今,这款张铭自制的3D打印机已经卖出了几台,但他指出,在产品化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开始做时我并没有想过用它来赚钱,但现在我也在等待机遇,开发出它的商业价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