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苏州明代私家藏书特征述略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州明代私家藏书特征述略

    

    陈建中

    【摘要】明代,是苏州藏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尤其是私家藏书之风炽盛,藏书家不断涌现,藏书规模日益扩大。私家藏书的繁盛,不仅推动了当时吴文化的传播,而且对古代典籍文献的保存与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从明代私家藏书的基本状况出发,对这一时期苏州私家藏书的特点试作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明代私人藏书家之间多有家传、师承、世谊、姻娅的特殊关系;第二部分分析明代苏州藏书家与书画结缘;第三部分论述明代苏州藏书家之刻书与抄书。

    【关键词】私家藏书 藏书家 明代苏州

    明代是苏州私家藏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藏书家不断涌现,藏书规模日益扩大。私家藏书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当时学术文化的传播,而且对古代典籍文献的保存与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州私家藏书在明代之所以发展很快,这跟当时苏州手工业发达和商业的繁荣有很大的关系。一定的文化形态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为基础。当时的苏州,东北半域,比户织机,日出万绸;西北一隅,栉比玉作,城内城外,琳琅满目;上下山塘,染坊相连,棉布加工,不暇应接;葑门一带,水产海货,堆山积海。与此相应的便是会馆、公所、钱庄应运而生,星罗棋布。当时从阊胥一带到南濠、山塘、枫桥,五方杂处,摩肩接踵,舳舻紧接,地值千金。有道是:“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东西。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在这样繁荣的商品经济中生活了几百年的苏州人,其生活和文化自然有不同于过去的新样式、新观念,苏州的藏书家也毫不例外。

    明代的苏州是指历史上明苏州府的辖治区,领有七县一州,即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和太仓州。在这一地区范围内,文化繁荣,科举发达,名宦辈出,社会上的读书、藏书风气较其他地方浓厚。孙庆增《藏书纪要》曰:明代藏书家47人,其中苏州府籍有36人;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收录明代藏书家180多人,苏州府占120多人。明代苏州藏书家群体在明代文人、商品经济及文化习俗的影响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展开加以叙述。

    一、藏书家之间多有家传、师承、世谊、姻娅的特殊关系

    明代苏州地区藏书家分布集中,往来密切,相互间往往有家系族裔、宗师门生、姻娅眷属、世谊硕交等特殊关系,以至列举一位藏书家,往往能带出一串和其相关的其他藏书家,形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苏州地区有许多世代相传的藏书世家,有的父子齐名,有的兄弟并称,更有一个家族中几代都出藏书家,如王鏊与其子王延喆、王延陵,钱谷与其儿子钱允治,王世贞与其兄弟王世懋,邢量与其族孙邢参都是知名的藏书家。沈周自其祖父沈澄起就以高隐为乐,爱好书画收藏,其父亲沈恒和伯父沈贞都工书画,爱藏书,他本人和儿子沈云鸿更是知名藏书家。都穆家自高祖以来喜好收藏,至都穆已历有五世。苏州地区可称藏书世家的还有长洲的文氏藏书,昆山叶氏藏书,苏州许氏藏书,苏州东山席氏藏书,常熟的冯氏家族、钱氏家族、毛氏家族,都是闻名于时的藏书家,有的藏书世家还绵延相传至清代。

    藏书世家展现的是藏书家的纵向联系,由师承、世谊、姻娅等表现的横向联系更为复杂。如藏书家沈周曾受名画家杜琼、刘珏、赵同鲁的指授,杜琼、刘珏、赵同鲁既是画家,也是藏书家。沈周的姐姐嫁给刘珏的儿子,因而和刘家又是亲戚。沈周和史鉴是儿女亲家,和吴宽是自小的朋友,和王鏊是过从甚密的老友,史鉴、吴宽、王鏊三人都是藏书家。沈周的学生文徵明是藏书家,文徵明同时也学书于李应桢,学文于吴宽,两人都是藏书家。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之一,其他三个才子祝允明、唐寅、徐桢卿也多是藏书家。祝允明的外公是藏书家徐有贞,岳父是藏书家李应桢,徐有贞又是史鉴的老师。祝允明与邢参、钱同受、朱存理是好友,三人都是藏书家。明末藏书家赵宦光系陆师道的女婿,文从简系文徵明的重孙,文从简的母亲是藏书家王樨登的女儿。藏书家毛扆为陆贻典的女婿,孙允伽为秦四麟的女婿,藏书家钱孙保娶赵用贤的曾孙女为妻。藏书家张丑的曾孙是沈周的好友,其祖父与文徵明父子又为姻娅世好。总之藏书家之间互相联系的这张网极其复杂,组成了一幅苏州藏书家群体。这个群体所藏图书富埒中秘,合家为业为宝,累世相聚相传的著名藏书氏族,是苏州文化事业中的富豪大族,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他们对吴文化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在苏州藏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藏书是一种文化爱好,藏书家之间有共同的雅尚,易于互相接近,这是苏州藏书家之间有种种密切关系的原因。同时,藏书家之间的交流还起着扩大介绍藏书者的作用,苏州藏书家间的这许多家传、师承、世谊、姻娅的关系对藏书家的持续涌现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它是藏书家之间的粘结剂,也是我们考察藏书家的重要结点。

    二、明代苏州藏书家与书画结缘

    明代苏州藏书家有相当多喜好书画艺术,有的本人就是书画艺术家,其中还有开创书画流派的书画界领袖人物。苏州影响最大的藏书家兼书画家是沈周和文徵明,他们被认为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文徵明这两位书画界的领袖人物同时又是知名的藏书家。这一现象在苏州其他藏书家身上也有体现。如祝允明、唐寅、徐桢卿、文彭、文嘉、文伯仁、陈淳、王宠、钱谷、陆师道、陆怡、徐左达、顾仁效、沈运鸿、徐霖、陈继儒、朱珏、杜琼等都是书画家兼藏书家。

    沈周,博览群书,以水墨山水为艺术绝品。其在《相城沈氏保堂记》中云:“至于今,而石田先生遂以布衣之杰隆以当代。惟图书之癖,寻核雠校不废而勤。”《相城小志》卷四:“沈周隐所居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韧错列。”

    唐寅,明画家,藏书家,收藏书画较富。文徵明赠诗曰:“君家在皋桥,喧闹市井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楼。”在其书斋“学圃堂”中有较多珍版典籍。

    文徵明,其书画为明代之冠,家藏书、画极富,其真赝纵横。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

    王宠,读书古湖之畔二十年。君与书无所不窥。《滂喜斋藏书记》卷二载元刻本《纂图分门类题王臣注扬子法言》十卷、宋刻本《东观余论》二卷、宋刻本《云斋广录》八卷,皆钤有“王印履吉”印。

    钱谷,明藏书家、书画家,跟随文徵明学诗文,读文徵明架上书,遂有志于藏书。先后购书及手录古籍至几万卷,校雠至子夜不辍。书斋“悬罄室”藏书充栋,所藏多人间罕见版本。

    陆师道,手抄典籍先后积数千百卷。经其手抄本有嘉靖三十一年抄宋娄机《汉隶字韵》五卷,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十卷。

    徐左达,明初藏书家,书画家。家富藏书,藏书家吴宽称他所藏“高编大册甚富”。收藏有《司马公文集》80卷,皆称精华。

    沈云鸿,画家沈周子。家有藏书万卷,名画百轴。其好古书、字画,尤好收藏,遇异书、字画,往往倾囊以购,校雠尤勤。

    徐霖,祖籍长洲,居于金陵,喜藏书,在金陵时,筑“快园”,多藏宋元版本和其他各类图书。

    顾仁效,喜藏书,武宗时,居于“阳山草堂”内,绘画、吟诗、藏书、悠然自得。

    朱圭,笃学好古,篆画摹刻为吴中绝技,读书十年不下楼。曾刻过《宋史》、《金史》等书。曾藏范氏岁寒堂刻《政府奏议》二卷。

    杜琼,博学能诗文,开吴门画派先声。博综古今。喜收藏,家有“三友轩”藏其书,藏有《汉书》118卷,宋景祐刻本。

    书画家喜欢藏书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然而一个地区如此众多的书画家同时又喜藏书,在历史上却并不多见,它对藏书活动的影响十分深刻。其中最大的影响是使书画在藏品中的地位显著升高。明赵宦光说:“国朝吾吴以书画甲天下,惜乎风气所重。”另外,明代苏州藏书家与书画家结缘对提高藏书家的品味亦有重要意义。因为书画家能用出售书画的收入来养藏,丰富自己的藏品。同时,书画家有较强的藏品鉴赏能力,善于识别作品的真伪,所收藏品多属真迹。因此,藏书家兼书画家往往就成为藏书家中富有识见者。

    三、名扬四海的明代苏州藏书家刻书与抄书

    藏书与刻书关系密切。刻书业的发达,必然影响到藏书的兴盛。一般说来,藏书家往往兼事编撰、刻书和出版事业,而刻书家大多是收藏丰富的藏书家。明代苏州是全国刻书中心之一,在全国颇有盛名。当时有手工业刻书坊若干,刻工数百人,民间书坊四十余家,大多在阊门内外和吴县。因而苏州“书肆之盛,比于京师”,而京市书贾中,又有不少苏州人,胡应麟:“吴会、京陵,擅名文献,刻本甚多,巨帙类书,盛荟萃焉。”可见当时苏州刻书业在全国所占的地位。

    明代苏州藏书家刻书,一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藏书,二是所刻书用以赠送、出售或交流,这既丰富了自己的收藏,也是藏书的一种手段。明代藏书家刻书最多的是毛晋,时有“毛氏之书走天下”的说法。在苏州藏书家所刻书中,有一部分受到当时和后代藏书家的特别重视,在文献学、版本学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沈与文与野竹斋刻书:《韩诗外传》十卷、《西京杂记》六卷、《何氏集》二十六卷、《钟嵘诗品》三卷、《近言》一卷。

    叶氏菉竹堂刻书:《云仙杂记》十卷、《清异录》二卷。

    王延喆恩褒四世堂刻书:《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本草单方》八卷。

    袁褧嘉趣堂刻书:《六家文选注》、《大戴礼记注》十三卷、《楚辞选集》、《世说新语注》等。

    顾元庆夷白堂刻书:《顾氏文房小说》丛书四十部、《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丛书。

    赵琦美脉望馆刻书:《唐书纠谬》二十卷、《仲景全书》四种二十六卷、《陈眉公杂录》二十四种、《伤寒论》十卷。

    毛晋汲古阁刻书:《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

    抄书是明代苏州藏书家增益自己藏书的一种手段。孙从添《藏书纪要·抄录》中说:“明人抄本,以吴门朱性甫、钱叔宝子允治手抄本最富。吴宽、柳佥、吴岫、孙岫、太苍王元美、昆山叶文庄、连江陈氏、嘉兴项子京、虞山赵清常、洞庭叶石君抄本俱好而多。”叶德辉《书村清话》说,自明以来,藏书家最重视而争藏的抄本,首列吴抄。

    叶盛赐书楼抄本《梁公九谏》、《张乘崖集》、《李元宾文集》。

    吴宽丛书堂抄本《孟子注流》、《裔孙谋夏录》、《春明退朝录》、《大唐传载》、《国初事迹》。

    文徵明玉兰堂抄本。据叶德辉言:“文抄极为孙从添庆增《藏书典纪要》所称,而抄本传者极少。”

    杨梦羽七桧山房抄本《支遁集》、《穆天子传》等。

    毛晋汲古阁影宋抄本,毛晋抄书甚多,人称“入门童仆尽抄书”,并创“影宋抄”《十六国春秋》、《礼记集说》、《皇宋书录》等。

    钱谦益绛云楼抄本《开国群雄事略》、《双绿谱》、《玄玄棋经》。

    参考文献:

    [1]张应文.清秘藏(卷下)·叙赏鉴家

    [2]米莆.画史

    [3]孙从添.藏书纪要·钞录

    [4]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

    [5]叶瑞宝主编.苏州藏书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6]傅璇琮主编.中国藏书通史.宁波出版社,2001年

    [7]郑伟章主编.文献家通考.中华书局,1999年

    [8]范凤书编.中国私家藏书史.大象出版社,2001年

    (作者工作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