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夹脊穴的作用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夹脊穴的作用

    

    1.调理膀胱经与督脉经气 夹脊穴位于膀胱经与督脉之间,可以起到连接两条经脉的作用,使二者经气互相协调和平衡。《素问·骨空论》说:“足太阳之脉—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督脉者,起于少腹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入络脑,还出另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灵枢·筋脉》也说:“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会阳,督脉的主干循行、之别、其所发,均与夹脊穴有密切相关。”督脉与膀胱经均夹脊而行,督脉别走太阳,与膀胱经相互联络,别走,共主一身之阳,且五脏之背俞穴均在膀胱经上,故督脉与膀胱经穴对于调节五脏六腑之阴阳平衡有重要作用。

    2.调理冲任,运行气血 夹脊穴与冲脉也有密切联系。冲脉起于胞宫。《素问·五音五味》曾说过:“冲脉、任脉均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冲脉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在通行气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冲脉上循脊里,也是夹脊穴所在之处,而任脉则“起于中极之下,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奇经八脉考》三者相会,共同起到调理冲任,运行气血的作用。

    3.充益脾肾调理经筋 夹脊穴还与脾肾等脏腑的经筋有密切联系。手足阳明、足太阴经、足少阳经的经筋均到脊里。《灵枢·经筋》曾叙述:“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挟脊。”“足阳明之经—上循胁,属脊”,“足少阴之经筋,循脊内。”可见,以上诸经之经筋走行皆走背脊,在夹脊穴治疗,自可对人体相关经筋起补益作用。

    4.代替背腧穴 中医理论认为,夹脊穴位居背部、腰区,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又位于“胸、腹气街”中,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外邻膀胱经,督脉之别由督脉“别走太阳”挟脊而行于督脉与膀胱之间,并与足少阴肾经相联系(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故其针灸效应是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的,且夹脊穴又与诸脏腑背腧穴相邻,背部区域是脊神经所在之处。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平行伴行,后支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盖了背区部位,同一神经节段内的穴位,因为有相同的神经解剖基础,所以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同的诊治作用。所以临床上背腧穴与相应的夹脊穴可以互相取代,进行针刺和治疗,比较而言,针刺夹脊穴比背腧穴更为安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