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临床资料 男,42岁。间断性气短6年余,加重伴下肢水肿10天。P 110次/分,BP 131/93mmHg。体检:心律失常,二尖瓣区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指凹性水肿。ECG:房颤,心室率114次/分。心脏超声:肺动脉内径增宽,右心及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增厚,轻度肺动脉瓣与三尖瓣、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反流。

    影像学报告描述 胸部后前位X线片(图3-7-1A):心影中度增大,主动脉结缩小,心腰凸出(燕尾箭),左下心缘圆隆,心尖未见上翘。两侧肺门增大,右下叶间肺动脉增粗(燕尾形),直径2.95cm,与气管横径比为1.15,远端呈残根状。右侧肋膈角变钝。CT增强扫描(图3-7-1C~D):肺动脉干(M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及其右上叶间动脉(U)与右下叶间动脉(L)明显增粗,肺动脉干直径4.9cm,右肺动脉直径3.3cm,左肺动脉直径3.2cm,肺内肺动脉分支未见明显增粗。心包内及右侧胸腔后部少许水样密度影。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①特发性肺动脉高压;②少量心包积液与右侧胸腔积液。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IPH)是指静息态时平均肺动脉压超过25mmHg、收缩压超过30mmHg。IPH则为排除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IPH病因不明,可能为肺动脉血管内皮、平滑肌异常增生所致。

    X线平片、CT、MRI及心血管造影均可诊断IPH,表现为中心肺动脉扩张、周围肺动脉变细、右心扩大。胸部正位X线片即可诊断本病,典型表现为右下叶间肺动脉(肺门角下方1cm处)宽度>15mm或其与气管横径比>1.07、心腰膨隆(>3mm)、右心室增大,左肺动脉增粗(>18mm)需在侧位X线片上显示。CT平扫与增强可准确测量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干测量部位为距其分叉3cm处,一般认为男性>3cm及女性>2.8cm,或超过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可做出诊断。MRI黑血技术及电影扫描序列也可获得相同信息。CT与MRI显示本病的其他征象包括右心室扩大与右心室壁肥厚、下腔静脉逆流、代偿性支气管动脉扩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电影扫描还可观察肺动脉瓣反流及右心功能异常。

    鉴别诊断 ①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有家族史。②结缔组织病:以系统性硬化症最常见,可能同时有肺间质性病变。③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影像学显示分流道即可诊断。④左心为主的心脏或心包疾病:同时显示肺淤血、左侧房室增大、心包钙化等征象。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肺内散在小叶性炎症、各种类型肺气肿等征象。⑥高原居民,高原居住史。⑦慢性肺栓塞:既往肺栓塞病史,CTPA显示肺动脉内偏心性血栓及钙化、肺灌注不均、支气管动脉扩张。⑧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常为肺动脉瓣狭窄,特点为肺动脉干与左肺动脉扩张,而右肺动脉无明显变化。⑨肺动脉瘤:一般不累及两侧肺动脉。⑩其他:如门静脉高压、肺静脉闭塞、HIV感染等,结合病史可鉴别。

    小结 IPH影像学征象明确,除外其他疾病即可诊断,X线平片与CT为首选检查。

    (吕 岩 全冠民)

    

图3-7-1A

    

图3-7-1B

    

图3-7-1C

    

图3-7-1D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