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即应用恰当剂量的药物来治疗、诊断或预防疾病时发生的不需要和不希望出现的反应。这种反应应在用药后一定时间内发生,但不包括药物治疗失败在内。

    一、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表10-1)。

表10-1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可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predictable adverse drug reaction),它们通常是剂量依赖性的,与药物的已知药理作用相关,发生于正常人群,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80%或更多。

    不可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unpredictable adverse drug reaction)常为剂量非依赖性的,通常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而常与患者的免疫应答性或偶尔与遗传易感性相关。

    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概念

    过量:毒性反应。药物的毒性效应直接与药物在全身和局部的浓度有关。任何患者用药超过其阈值水平时都会发生这种反应,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毒性效应。药物毒性反应通常发生于过量用药或长期连续用药后,也有可能因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受到干扰而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发生,如肾衰竭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就容易发生药物毒性反应。药物毒性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并采取一切措施帮助消除存留在体内的药物(如催吐、洗胃、输液、利尿等),必要时还应用拮抗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副作用(side effect):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在应用通常的治疗剂量时出现的,治疗上并不需要,但又是不可避免的药理学反应。如应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时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如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口干、视力减退、尿潴留)均属该药物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可以在很晚才表现出来,如药物的致畸性和致癌性等。

    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是间接的,但不一定是与主要的药理作用相关的反应。这种反应有的是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如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假膜性肠炎;有的是与疾病相关的,如青霉素治疗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病时引起的赫氏反应。继续治疗后,反应可以逐渐消退。

    药物间反应(drug-drug interactions):是指两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时导致其中之一的药效的改变。如抗组胺药物阿司咪唑(息斯敏)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同时应用时,增加了Q-T间期延长的可能性,可能导致致命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耐受不良(intolerance):是特定的人群由很小剂量的药物诱发的特征性的药理效应,比如少数患者在使用很小剂量的抗组胺药物后出现的很强的中枢镇静作用,使用ACEI类药物后出现的剧烈咳嗽等。这种不良反应可能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受者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因为患者处于药物量-效曲线的极端,易感者对药理学效应的剂量相关性反应增强所致。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是由药物引起的与体质异常相关的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与药物本身的药理学、效应是不同的。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患者使用磺胺药物发生溶血性贫血反应。

    过敏反应(allergy):仅发生于少部分人,它是不可预期和非剂量特异性的,并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速发反应通常在数分钟内发生,常包括过敏反应的一般表现;迟发反应常在治疗后3d或更晚的时间出现,包括各种不同的皮疹、药物热和血清病型反应等。药物变态反应的确认需要证实有特异性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两者共同存在,但在临床上很难确定,更多的是通过临床观察来判断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标准如下。

    1.过敏反应只发生于小部分患者,这种反应不能通过动物实验预期。

    2.观察到的临床表现不符合该药物已知的药理学反应。

    3.如过去未曾暴露于该药物,则过敏反应很少在连续用药1周内发生;如果已经被致敏,即使在数年以前,再暴露于该药物后,反应可迅速发生。一般连续用药数月或更长而没有发生反应,则该药物就很少有嫌疑。这种时间上的关系在确定所应用的众多药物中哪一种更有可能引起药物过敏反应时十分重要。

    4.反应可类似于其他已知过敏反应的表现,如过敏反应、荨麻疹、哮喘和血清病型反应,但是有不少皮疹(特别是全身性的皮疹)、发热、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炎、狼疮样综合征常与药物过敏有关。

    5.反应可以用小剂量的怀疑药物,或与之有类似或交叉化学结构的制剂复制出来。

    6.如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提示可能为过敏反应。

    7.少数可以鉴定出能与怀疑药物或相关的药物代谢产物有关的药物特异性抗体或T淋巴细胞。

    8.停用相关药物后,反应可在数天后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标准中没有哪一条是诊断药物过敏反应的绝对可靠的依据。

    假性过敏反应(pseudoallergy):是由非IgE依赖性机制发生的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引起的全身性速发反应。如放射对比剂、阿片类药物、万古霉素和多黏菌素B等药物可以直接引起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导致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甚至类似临床过敏性反应的表现。与真正的药物变态反应不同的是,它们不存在潜伏期的问题,初次接触即可能诱发反应。一般说来,这类反应可以事先应用皮质类固醇类或抗组胺药来防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