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少阴病概论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少阴病概论

    

    【性质】 少阴包括心肾,病邪传入少阴,每发现虚弱之证,其虚弱的表现有的属于阴虚,有的属于阳虚。阴虚则化热,阳虚则生寒。因此古人谓少阴病有从水化和火化之说。其阴阳之变化,是由于人体患病之后,在抗病过程中,因体质之强弱,病势之盛衰,治疗之顺逆而定。它的消耗和摧残,表现也不一致。如平素心肾阳虚,或在治疗过程中,过度损伤其阳,则成虚寒之证;如平素心肾阴虚或抗病治疗过程中过度损伤其阴,则成虚热之证。也就是心肾之功能损伤,则成阴寒证;心肾之精血损伤,则成虚热之证。这种从寒从火都是根据患者的素质、病势、治疗三方面的情况而演变的。少阴病是疾病的严重阶段,如认证不清,动关生死,所以对少阴病治疗,必须审慎。

    【病证】 少阴病主要表现为脉微细但欲寐,脉微细,是心之气血衰弱,无力鼓荡血液运行的一种表现。但欲寐而不能寐,是描述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精神,古人称之为元神,是五脏六腑之主宰,如精神颓靡,则病势危殆。

    【本病和变证】 少阴病由于寒热的演变不同,而治疗时有温清补下之差别。另有外邪未解,而陷入少阴者,谓之少阴与太阳并病。宜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治疗。

    1.少阴经之太阳病 少阴阳虚之人,患太阳证最易陷入少阴。其症状有发热恶寒之表证,而脉象不浮紧或浮缓,而反沉细,是有太阳之证而现少阴之脉。治疗时,不能纯用发汗之剂,以重伤其阳,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于散邪之中,而补以助阳之品。如外邪不甚而阳气衰微较重者,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此二方虽同属少阴表邪不解之主方,而麻黄附子细辛汤,疏表之力较猛,麻黄附子甘草汤疏表之力较轻,而扶虚之力较重,尤其甘草与附子同用,其扶心阳之力尤猛,所以为少阴病夹表之主方。

    2.少阴虚寒证 病邪陷入少阴,虽有虚寒和虚热两种情况,然在临床体验上,仍以虚寒证为数较多,虚寒的症状一般常见的为:

    

    3.少阴虚寒证的治疗

    (1)温补法:若少阴病初起有欲寐之症状,脉象沉细而微,身不发热而恶寒,其恶寒的情况并不是全身,而单背部觉恶寒,是少阴里寒之确征。少阴病亦有虚热证,然虚热证有口干燥而渴等口中不和之症。如患者口中和知非虚热,而属于虚寒,故予附子汤以扶阳散寒。若心阳不足,累及脾阳而现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宜用吴茱萸汤扶脾胃之阳,以止吐利。吐利止而脾阳得以恢复,则手足可温,烦躁自宁。如此时不止吐利,而妄用四逆以回少阴之阳,恐徒劳而无功。少阴病虚寒证,本为心肾之阳虚损过甚,如再现吐利,则元阳有虚脱之象,故少阴虚寒证,时时要防止吐利的发生。若少阴证俱备,而发下利,是阳气有下脱之虞,宜白通汤温里散寒以止下利。如此时下利不止,而又进一步发展,证现厥逆无脉,干呕而烦,是阳气垂危,有泛泛欲脱之势,应在白通汤通气回阳之中,加人尿猪胆汁,育阴以止烦。若少阴病初起,症状尚未显著,而只脉微而沉,是寒邪深陷于里,宜四逆汤温之;不然寒邪发作,则恶寒身蜷,吐利烦躁四肢厥逆之症,必旋即发生。若阴寒太盛,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而反里寒外热,面泛赤色,咽痛干呕,是阴盛格阳,虚阳外脱,宜通脉四逆汤,以回阳达脉。

    (2)温涩法:少阴病便脓血,久久不愈,而现脉微细但欲寐之虚弱现象,不可用苦寒化滞治痢之剂摧残脾阳,而造成变证。如审其脓血不剧,腹不痛,下重不甚,宜温散固涩,桃花汤主之。

    4.少阴虚热证

    (1)清补法:少阴病由于损伤津血,而从热化的,每发生一种阴虚阳亢之证。其症状,根据病邪侵入之部位而不同。如热邪深陷胸中而现心中烦躁不得卧之症状,是心中之津液损伤而热邪留滞,宜用黄连阿胶汤泻胸中之热,益心肾之阴,以止其烦躁,而安其心神。如邪热盘踞上焦,使阴津虚损,咽喉干燥,往往诱起咽喉肿痛之症状,应根据情况,用利咽止痛之法。

    (2)清润利咽法:少阴病,热邪留滞胸中,而现咽喉肿痛,宜根据其原因而与以适当的治疗。如少阴病在阴津损伤之际,而再下利以消耗其津液,则不能濡润咽喉和心胸,而现咽喉干痛胸满心烦之症,用润燥利咽法治之,宜猪肤汤。如上焦津液损伤之后,邪热仍复上炎,而现咽喉疼痛者,用清热生津法,宜甘草汤。如服甘草汤不愈,宜桔梗汤。如热邪壅迫较甚,致咽中生疮,宜消肿止痛法,如苦酒汤。另有一种,咽中痛而身兼表证的,宜疏表邪止咽痛,可用半夏散及汤治之。以上少阴病咽痛共有四种,而痛势的叙述,也不一致。甘草汤、桔梗汤证曰咽痛;半夏散及汤证,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疮。从咽痛的情况可以看出病有轻重之不同,轻者只痛而不必肿,重者不但痛而必肿,咽中生疮,则于肿痛又有所不同,故治疗时,宜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5.少阴郁滞证 少阴病,由于心气衰弱,气血不畅,有时发现郁滞的现象。郁滞症状,在少阴中有厥逆、蓄水两种,都是由于气血不畅产生的。

    (1)厥逆:少阴病四肢厥逆,大多数都由心阳不足造成,然亦有因热邪深陷,阳气不伸而发生四逆的。阳郁四逆,同时必伴有热的症状,有咳、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等热邪深伏的症状,须用疏气行滞之四逆散治之。白虎汤证的厥逆是脉滑而厥,为热郁不达。此皆属于热邪郁闭之热厥。

    (2)蓄水:少阴病阳亢的,表现症状多为阴虚,阴虚之人往往发生心烦不得眠之症状,如在心烦不得眠之同时,下利而渴,是因气血不畅,津液不能运化,必须用育阴行水之法治之,宜猪苓汤。

    6.少阴急下证 少阴阳亢之证,首先劫伤津液,在津液损伤,热邪炽盛之际,若不速为攻邪,则阴津立涸,故少阴篇提出急下存阴之法。如少阴病口燥咽干是热乘于上,下利清水是热陷于下,腹胀不大便是热袭于中,都由于阴津涸竭,热邪鸱张,而采取急下存阴治法,如少阴病320条、321条、322条之用承气汤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