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藏缅语族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藏缅语族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藏缅语族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云南藏缅语族的民族异常繁杂,遍布全省,蒙元时期,这些民族纷纷归附,并接受蒙古军带来的中原文化,尤其是白蛮、乌蛮和金齿诸族,更是直接在蒙古军、契丹军将领和土官管辖区之下,在文化上互相传承,演绎出灿烂的滇文化的开端和传承。

    藏缅语族分布于滇西南者大体有十余个语种;即彝语、拉祜语、纳西语、傈僳语、哈尼语、基诺语、怒苏语(怒族)、柔若语(怒族)、卡卓语(自称“卡卓”的蒙古族使用的语言)等,属于白语支的白语,属于藏语支的藏语,属于景颇语支的景颇语、阿侬语(怒族),属于缅语支的载瓦(景颇族)语、阿昌语,还有属于这个语族而语支尚未确定的独龙语、普米语等。

    藏缅语族语言和我国古代氐羌语有渊源关系,分化为滇僰(西汉),罗、叟(东汉末至唐初),白蛮(唐、宋),僰人、白爨、爨僰人、民家等(元、明、清)为主的白语支,以“昆明”(汉、晋),乌蛮、东爨、乌爨(唐、宋),罗罗、黑爨、爨蛮等(元、明、清)为主的彝语支,以寻传、俄昌(唐、宋),山头等(元、明、清)为主的景颇语支和缅语支。他们是古代云南境内三个语族,即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孟高棉语族最早的语言族属。

    在上述语族中,藏缅语族语言和我国古代氐羌语有渊源关系。据考,“羌”字从人从羊,意为牧羊人,亦称氐羌,分布于从云南北半部经四川西部到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到秦汉以后,氐羌已分为“氐”和“羌”两个族体。甘肃西南、青海、四川西北以至云南西北部,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几条河谷都是古代氐羌人的南下迁徙路线和活动地区,洱海和滇池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具有华夏文化特征的鼎足和带耳带流陶器,构成华夏族重要组成部分的氐羌系由北而南迁徒,也从传说时代历史中反映出来。羌族是在商周以后,被迫南迁,[1]与原来分布于大渡河、安宁河流域这一带的土著居民相处,经过融合与分化,形成今藏缅语各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