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后发性白内障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出 (包括超声乳化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白内障术后发生的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它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人术后发生率为30%~50%,儿童则为100%。随着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的日益开展,后发性白内障已成为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已证实残留的前囊膜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向后囊移行并化生是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凋亡是目前已知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机制。此外,手术方式、人工晶体的设计和手术后的炎症反应等也是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因素。儿童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强,因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几率高。

    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后囊混浊的形态有多种,包括:①晶状体周边部皮质残留,前、后囊膜粘连,包裹皮质而变混浊,形成周边混浊、中央透明的环,称为Soemmering环(Soemmering ring);②上皮细胞增殖,聚集成簇,形成透明的珍珠样小体——Elschnig珠(Elschnig pearls);③后囊膜纤维化;④混合型。

    【防治】 目前尚无防止后囊混浊发生的有效措施。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改进、术中尽可能清除晶状体皮质和上皮细胞、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良、抗上皮细胞增殖药物预防性应用以及细胞凋亡的调控等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方向。

    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后囊膜截开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或应用Nd:YAG激光截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