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戴望舒的书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戴望舒的书籍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传统上,读书是求学的手段,千百年来,人类知识的传承,最重要的方式总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传述。因为有了书,人类才可以文脉延续,薪火相传。西哲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而,先贤们都把读书当作高尚而庄重的事情,赋予读书神圣、光荣的使命感。故此,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以及凿壁、囊萤、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学的典型,千百年来成为人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寒门学子挑灯夜读,富家子弟潜心求学,或诚心拜师,或自学成才,诸如此类的事例,就成了激励学子上进求学的传说故事而广泛流传。

    书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还能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力去寻找各种承载文明的载体,来填塞文化需求的饥渴。一本残破小书,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传递和阅读,看完后仍意犹未尽,不忍释卷。彼时,人们读书如饥似渴,却并无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内心的精神需求,读书的愉悦与快乐正在于此。仲春季节,读书间隙,推窗而立,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内心深处则有禾苗拔节的哔剥之声回响;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读书,摇扇驱蚊,自然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和愉悦;秋风瑟瑟,听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嘬一口酽茶,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名联,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数九严冬,寒意砭骨,围炉夜读或雪夜捧卷,书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体验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悠悠遐思。

    无论是求学求知还是寻求精神上的愉悦,读书都是我们的一种心灵之旅,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和灵魂的导引上路,让自己再次起飞得到新生的力量。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会在我们读过的书籍中出现,它们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正因为读书之益,读书之趣,我们才对书籍本身挑剔起来。试想,灵魂之伴侣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呢?一本书的好坏,总会有无数人来品评,既有芸芸众者即兴点评,又有专家学者细心解析。然而,书籍最终的裁定者是历史而不是某一种潮流。随着时光的淘汰,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留在人们的案头,成为经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随我们的益友,多闻、博大、精彩而有趣,这样的益友,需要人们用心地品读,细心地筛选,最终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典藏”正是帮助读者挑“益友”的一种尝试,希望能把经典的、有价值的或者有趣的书籍放在读者的案头,让它们像朋友一样陪伴每一位读者走上自己的心灵之旅。

    当我们打开书本,走进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自然能够体验那种君临一切的奇特感觉。此时心如止水,宁静安然,恰如室外无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时,或击案称绝,或吟哦出声,甘之如饴。愿这“典藏”之作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

    “戴望舒在新月诗风疲敝之际,李金发诗才枯涩之余,从法国初期象征诗人那里得来了很大的影响,写出了他的新鲜的自由诗,在他个人是相当的成功,在中国诗坛是造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施蛰存

    戴望舒(1905—1950)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震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因为《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望舒这个名字出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含义是上天入地,漫游求索,乘坐龙马拉着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代为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跟随。望舒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后世用作月亮的代称。取名“望舒”,含义就是迎取光明。戴望舒的一生也人如其名,一直都在追寻着光明。

    其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戴望舒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翻译家,先后翻译了雨果、魏尔伦、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比也尔·核佛尔第、苏佩维艾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艾吕亚、波特莱尔等多位诗人的大量诗作。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多半是短诗。但在艺术层面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与独特的魅力。他的诗歌包含了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指引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戴望舒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同时采撷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最终走上了咏唱现实之路,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他的诗作创造了意蕴内涵的朦胧美,尤其是在意象的组合上,讲究和谐一致,所以给人一种张弛有度的流动美感。

    戴望舒打破了传统格律诗的樊笼,以自由的散文化手法表达感情,使诗歌显得更为朴素、自然、亲切。经常采用精短简单的句子,却在词句当中形成一种千回百转的情愫,使读者感受到诗句中内在情绪的不断流动,给读者以丰富的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本书精选了戴望舒的代表性诗作、译诗及部分散文、文学评论,基本涵盖了戴望舒作品的精华,不但有助于了解戴望舒的作品与写作特点,还有助于对国外的多位著名诗人的作品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从中感受到诗的魅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