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良好的家庭环境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良好的家庭环境

    宋庆龄出身于一个富足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宋耀如九岁就出外谋生,吃过许多苦。十几岁时在美国入基督教,此后又在威明顿圣三一学院和万德华尔特神学院学习。回国后,当过传教士,从事过教育和实业工作。自从结识了孙中山,他就成为三民主义始终无悔的追随者。

    宋耀如曾经说过:

    “我期望中国千千万万的人都入基督教,接受福音,享受平等、民主、博爱的幸福生活。”

    在他身上,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基督教精神,与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忧国爱国意识融为一体,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类型的知识分子。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出身于一个虔信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上海培文女子高等学堂,因成绩出色被留校任教。

    她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接受了许多开明进步的西方思想,擅长数学和钢琴弹奏,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女性思想;她留着刘海儿,盘发髻,一副传统女性的装束。她温和贤淑,端庄优雅,颇有大家风范。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兼受东西方文化熏陶的独特女性。

    宋家的家庭生活是舒适而温馨的。宋耀如是上海第一个代办外国机器的商人,拥有自己现代化的工厂,是个有成就的实业家,宋家在物质上是富足的。

    倪桂珍结婚后,就辞去工作,专心致力于相夫教子。她对孩子非常慈爱,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正如宋庆龄姐弟所言:

    “母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给我们快乐舒适的生活。”

    宋耀如在空余时间,喜欢跟孩子们做游戏。他喜欢音乐,常在夜晚一面弹着钢琴,一面为孩子们演唱美国南方情调的民歌,给全家人带来许多欢乐。

    宋家还很开明。宋氏夫妇受西方思想影响,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常常不谋而合。他们尊重孩子,从不在精神上束缚自己的子女。母亲总是鼓励孩子们要有自我独立精神,告诉他们遇事要自己做出决定。受母亲的影响,宋庆龄具有十分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孙中山的结合,对亲情与民族利益二者的权衡与抉择,无不显示了她的独立精神。

    宋氏夫妇尊重和发展孩子们的个性,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大姐宋霭龄和小妹宋美龄天资聪明,大胆泼辣,父母就早早地送她们上学读书;而宋庆龄不像姐姐和妹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因此,直到她七岁时才送她到中西女塾读书。

    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比如,假期里姐妹们在院子里玩耍,宋霭龄和宋美龄趁大人不注意,就爬过院墙到外边的田地里嬉戏,而宋庆龄却不敢爬院墙,只能看她们俩在田野里奔跑,采摘花草,捕捉虫鸟。

    姐妹们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和宋美龄常常扮演车夫,宋庆龄则总是扮演乘客。

    有一次,宋霭龄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子把“乘客”给抛了出去。“车夫”知道自己闯了祸,愣在那里傻了眼;“乘客”被摔在地上,觉得又疼又委屈,满脸不高兴。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他慈爱地对宋霭龄说:

    “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霭龄不好意思地笑了。

    然后,父亲又笑着对宋庆龄说:

    “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也真是了不起啊!”

    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也散去了。

    在宋氏夫妇看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们蔑视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二十世纪初,一般人都不重视对女孩子的教育,他们却认为男女都一样,不仅送三个儿子出国留学,也把三个女儿送去美国读书。

    宋霭龄和宋美龄只有五岁时,父母就把她们送进寄宿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大女儿宋霭龄十三岁时,父母就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此举使宋霭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父母又把二女儿宋庆龄和小女儿宋美龄一同送到美国接受教育。那一年,宋庆龄是十五岁,宋美龄是十一岁。宋庆龄二十一岁时,就从美国威斯里安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