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主要内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主要内容

    

    除两篇序言和正文开始处一节文字也可看成是序言外,该书共分两大部分,即前六章说明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大特征,后四章分析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即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帝国主义所处的历史地位。前者的着眼点,是和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相比,说明垄断统治阶段的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后者的着眼点,是把垄断资本主义看成―个历史阶段,分析处在这个阶段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从而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关于这方面的详细内容,以下谈四点。

    第一,五大特征都是垄断和垄断的表现,在第十章和其他著作中,列宁认为垄断是从四方面产生或从四方面表现出来。因此,重要之点不在于经济特征是五点还是四点,而在于理解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由于垄断企业必须攫取垄断利润,因此垄断利润的攫取应该成为帝国主义理论中的核心问题,犹如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一样。

    第二,在全书论述中,列宁事实上认为,垄断资本的统治,已经使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发生变质,即部分质变,或者说,垄断资本的统治,标志着资本主义在自我扬弃。只是由于考虑到沙皇俄国的反动的书报检查,列宁才没有这么说。这种论述最集中地表现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列宁引述马克思关于银行的论述:“银行造成了社会范围的公共簿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分配的形式,但只是形式而已”[13]。列宁结合垄断股份企业的产生的情况,对此补充说:“但是,生产资料的这种分配,就其内容来说,绝不是‘公共’的,而是私人的,也就是说,是符合大资本(首先是最大的、垄断的资本)的利益的”[14]。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信用制度和作为现代信用机构的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它本身,但也仅仅是就它本身来说,已经包含着资本本身的扬弃”[15]。因为小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虽然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所有权的规律都发生作用,但小商品生产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所有权的规律就发展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6]。虽然资本主义剥削仍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所有权的基础上的,因为资本是私人所有的,但是,信用的产生,却使资本关系日益社会化,即可以运用别人的货币和资本,当作自己的资本来使用,来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但是,如果问题仅仅是这样,那末对于所有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来说,由于都能取得信用,在资本关系日益社会化方面,他们的地位还是平等的。现在列宁补充指出,在垄断资本条件下,它只对大垄断资本有利。资本关系社会化的内容又发生了变化,从对资本家来说的平等,发展为不平等。这也是一种部分质变。

    另一个地方是,列宁根据由股份公司而产生的参与制,批判“资本民主化”谬论,认为正是在股份公司制度下,“董事们能够把所干的冒险勾当瞒过普通的股东,而且使主要的当事人在冒险失败的时候,能够用及时出卖股票的办法来推卸责任,而私人企业家却要用自己的性命来替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负责”[17]。这就说明,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垄断股份公司,其股东们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小股东受大股东即垄断资本家的欺诈。

    马克思指出,现代信用制度的产生,有助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展开,促使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使资本家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大企业中的一个股东,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列宁在新的条件下指出,建立在现代信用制度上的垄断企业的产生,使资本家的地位从平等变成不平等。这样,我们便可以从资本关系社会化过程中的变化,来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第三,列宁对资本输出的阐述,着眼点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非垄断资本主义的、甚至前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出资本以攫取垄断利润,因为在这些地方利润率和利息率都比较高。他的着眼点,不是国家与国家间的资本输出和输入,因为他的研究对象不是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虽然,在分析问题时,有时不得不谈到某个国家的资本输出。有些人不是这样理解问题,因而对这问题发生怀疑。例如,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资本输入和输出额,大于它们对落后国家的资本输出额,由此就产生向落后国输出资本是否仍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的问题。其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资本输入和输出,从经济内容看,应该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假定资本投在这种经济中)中的资本转移,这种现象在一国内部也是存在的。这样分析,才是真正掌握了资本输出的方法论。

    第四,对列宁所说的国外市场应如何理解。分析资本输出时,列宁说:“国内交换尤其是国际交换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18]。分析资本家同盟分割世界时,他又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内市场必然是同国外市场相联系的。资本主义早已造成了世界市场”[19]。前面我们谈过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对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理解,也谈过卢森堡对这两者的理解,即他(她)们将国内市场理解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交换,国外市场理解为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的交换。现在列宁提出的国际交换或国外市场,指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指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交换。他谈国际交换时,提到英国是世界工厂,它供给各国成品,各国供给它原料作为交换,这里的各国包括或主要是前资本主义经济;他谈国内市场必然同国外市场相联系时,提到资本主义早已造成的世界市场,指的也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交换。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时,都没有涉及国外市场、对外贸易。马克思曾经说过,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也就是“资本主义离开对外贸易是根本不行的”[20]。但是,这里的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指的是超越国界的资本主义交换。将国界去掉,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至于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的交换,尤其是以地球为范围的交换,马克思则称为新的世界市场,它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相反地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21]。这个新的世界市场,马克思分析剩余价值生产时,也不涉及,因为那里没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的条件,剩余价值便无法产生。在这条件下,一方如有剩余价值,他方必然是不足价值。

    列宁却与此不同。他分析的是垄断资本主义,他要说明垄断利润的来源。而垄断利润说到底是不可能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内部产生的,它要来自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来自广大的落后农业国。由于这样,他说明垄断利润时,当然要涉及资本主义、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包括和广大的落后农业国之间的交换。这种国际交换和国外市场,指的就不是资本主义超越国家界限的交换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