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

    三、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

    对基本概念的分歧阻碍着经济学界对通货紧缩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尽快对通货紧缩的概念达成共识是深入研究通货紧缩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以上三种定义,不论是“单要素定义”,还是“三要素定义”,或是介于两者间的“双要素定义”,对“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这一点是一致的。作为一个普及性的、易于为大众所掌握的且不失科学性的概念,笔者赞同“单要素”的定义,即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其理由如下:

    1.货币供应量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不能以此来定义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反映的是价格普遍的持续下降的态势。价格全面、持续下降,表明单位倾向所反映的商品价值在增加,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不足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不足只可能是通货紧缩的成因之一。同时,物价下降与货币供应量减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物价水平可能下降,也可能不下降。反之,在发生物价下降情况时,货币供应量也未必就减少。既然物价下降、币值上升这一货币现象与货币供应量多少并没有必然联系,那么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发生的物价下降仅仅是物价下降的各种可能情况中的一种。弗里德曼在与安娜·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中,细致地考察了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认为:货币存量的下降是与严重的经济紧缩相伴随的,而温和的通货紧缩并不需要货币供应量出现下降,货币供应量过分低的增长率就足以导致通货紧缩。

    当前,通货紧缩发生的背景同金本位制时的背景相比,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金本位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有限,并且,当时的货币是黄金,黄金的产量主要受开采水平的限制,政府很难控制经济中流动的货币量。黄金的产量赶不上经济发展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一直是困扰当时社会经济的难题。所以,金本位制下通货紧缩的发生有其特定含义和独特背景。在现代,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当前的货币制度建立在信用本位制上,货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通用的价值符号,国家对货币供给量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所以,当前发生的通货紧缩的本质及内涵同金本位制下的相比,有着不同的背景,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若仅以金本位制下“通货紧缩是货币供应量的下降”来定义现代发生的通货紧缩就有失偏颇。

    2.经济的负增长是通货紧缩的结果,不是通货紧缩本身

    通货紧缩依其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三类。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并由正值变为负值,此种情况可称为轻度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负增长超过一年且未出现转机,此种情况应视为中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继续发展,持续时间达到两年左右,或物价降幅达到两位数,此时就是严重通货紧缩。严重的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经济衰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是最典型的例子。从1929年10月24日股票市场崩溃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和衰退之中,一直延续到1933年,这期间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下降6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下降82%,失业率连续几年超过20%。但是,不能据此认为只有出现经济衰退才可判定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并不一定导致经济衰退,例如,美国于1926—1929年、英国于1926—1929年及1870—1896年间的物价下降,一度是国际上研究通货紧缩问题专家(如Milton Friedman和Anna Schwartz,1963;Irving Fish,1933; Peter Temin,1973)所关注的对象,但这些年份并未出现经济的衰退。由此来看,轻度通货紧缩一般不会造成经济下滑,中度通货紧缩可以引起经济下滑,若得不到治理,发展成严重的通货紧缩,就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然而,通货紧缩只是经济下滑或经济衰退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可以用经济下滑或衰退来间接判断通货紧缩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但不能用经济是否下滑、是否衰退作为判断通货紧缩存在与否的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状况的分析对判断通货紧缩非常重要,但若是以它们来定义通货紧缩还是有失偏颇,值得商榷。经济的负增长是通货紧缩的结果,货币供应收缩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通货紧缩本身。

    综合国内外的主流观点,本书认为,判断通货紧缩的唯一标准应当是价格的全面、持续下降。其他现象只应作为通货紧缩的成因、程度及其影响的重要依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