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宋向戌弭兵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宋向戌弭兵

    

    (选自襄公二十七年)

    背景连年不断的战争令人厌倦,弭兵(停战)的愿望由此萌生。襄公二十五年(前548),晋赵文子执政,下令进一步减轻诸侯贡品而着重礼仪。次年(前547),蔡声子受宋向戌委托,前往晋、楚沟通。这一切,都为襄公二十七年(前546)的弭兵开创了条件。

    [一]竹添光鸿:左氏先书“以为名”三字,后记“请赏”二字,则戌之举为利名耳。

    宋向戌善于赵文子[1],又善于令尹子木[2],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一]如晋,告赵孟[3]。赵孟谋于诸大夫。韩宣子曰[4]:“兵,民之残也[5],财用之蠧[6],小国之大菑也[7]。将或弭之[8],虽曰不可,必将许之[9][二]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晋人许之。如楚,楚亦许之。如齐,齐人难之[10]。陈文子曰[11]:“晋、楚许之,我焉得已[12]?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13],将焉用之[14]?”齐人许之。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15][三]

    [二]竹添光鸿:与下文“人曰弭兵”一意,变文。

    [三]竹添光鸿:数“告”字,俱向戌为之。

    [四]竹添光鸿:赵武先至,十日而荀盈从之。楚则黑肱先至,十八日而屈建始至。晋之信楚之不信见矣。故左氏曰“从至”,曰“先至”,以发明之。

    五月甲辰[16],晋赵武至于宋[17]。丙午[18],郑良霄至。六月丁未朔[19],宋人享赵文子[20],叔向为介[21]。司马置折俎[22],礼也。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23]。戊申[24],叔孙豹[25]、齐庆封、陈须无[26]、卫石恶至。甲寅[27],晋荀盈从赵武至。[四]丙辰[28],邾悼公至。壬戌[29],楚公子黑肱先至[30],成言于晋[31]。丁卯[32],宋向戌如陈,从子木成言于楚。戊辰[33],滕成公至。子木谓向戌:“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也[34]”。[五]庚午[35],向戌复于赵孟。赵孟曰:“晋、楚、齐、秦,匹也[36]。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37]。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38]?”壬申[39],左师复言于子木[40]。子木使驲谒诸王[41],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秋七月戊寅[42],左师至。是夜也,赵孟及子皙盟[43],以齐言[44]。庚辰[45],子木至自陈。[六]陈孔奂、蔡公孙归生至。曹、许之大夫皆至。以藩为军[46],晋、楚各处其偏[47]。伯夙谓赵孟曰[48]:“楚氛甚恶,惧难[49]。”赵孟曰:“吾左还,[七]入于宋,若我何[50]?”辛巳[51],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52]。伯州犁曰[53]:“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54]。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55],言以出信[56],信以立志[57],参以定之[58]。信亡,何以及三[59]?”赵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毙其死[60]。若合诸侯之卿,[八]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61],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62]。必莫之与也[63],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64],则夫能致死[65]。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66]。子何惧焉?又不及是[67]。曰弭兵以召诸侯,而称兵以害我[68],吾庸多矣[69],非所患也。”[九]

    [五]竹添光鸿:成言已定,然后出难题,令晋不得不从,狡甚。

    [六]竹添光鸿:楚卿最后至。

    [七]竹添光鸿:曰处其偏,曰左还,晋楚诸侯之屯营如画。

    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70],曰:“视邾、滕[71]。”既而齐人请邾[72],宋人请滕[73],皆不与盟[74]。叔孙曰:“邾、滕,人之私也[75];我,列国也,何故视之?宋、卫,吾匹也。”乃盟。故不书其族[76],言违命也[77]

    [八]竹添光鸿:与“匹夫”对,故变“师”而曰“卿”。

    [九]竹添光鸿:叔向既知楚之不敢动也,曰何害也,曰必不捷矣,曰非子之患也,曰安能害我,曰子何惧焉,曰非所患也,皆所以奋扬赵孟之气。

    晋、楚争先[78]。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79],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80],非归其尸盟也[81]。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82],不亦可乎?”乃先楚人[83]。书先晋,晋有信也[84]。壬午[85],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86],赵孟为客[87]。子木与之言,弗能对[88]。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

    乙酉[89],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90]。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91],言于晋国无隐情[92]。其祝史陈信于鬼神[93],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尚矣哉[94]!能歆神、人[95],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96]。”子木又语王曰:“宜晋之伯也[97]!有叔向以佐其卿,楚无以当之,不可与争。”[十]晋荀盈遂如楚涖盟。

    [十]竹添光鸿:宋之盟子木诈晋而驾者,与王谋以出也,一句状出之。

    后语次年(前545)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冬,“为宋之盟故,公(鲁襄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楚屈建卒,赵文子丧之如同盟,礼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襄公二十九年(前543)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注释】

    [1]向戌:宋桓公曾孙,官左师。赵文子:晋中军将赵武,赵盾之孙。

    [2]子木:楚令尹,名屈建。

    [3]如:往。赵孟:即赵文子。

    [4]韩宣子:晋国卿。

    [5]兵,民之残也:战争,是百姓的残害者。

    [6]蠧:害物之虫。

    [7]菑:同“灾”。

    [8]或:有人,指向戌。

    [9]虽曰不可,必将许之:兵虽不能久弭,但不可不应许。

    [10]难之:不赞成弭兵。

    [11]陈文子:齐国大夫。

    [12]焉得:何能。已:止。

    [13]携吾民:使吾民产生二心。

    [14]将焉用之:将怎么用民。

    [15]为会于宋:在宋国举行盟会。

    [16]甲辰:二十七日。

    [17]赵武:即赵文子。

    [18]丙午:二十九日。

    [19]丁未:初一。朔:每月的第一天。

    [20]享:同“飨”,盛宴款待。

    [21]叔向:晋大夫。介:副宾(主宾为赵文子)。

    [22]司马:官名,掌会同之事。折俎:将牲畜体解成一节一段,置于俎中。俎:音zǔ,宴享时盛牲用的礼器。

    [23]举:记载。是:此。多文辞:仪文辞说多,即宾主娴于文辞。

    [24]戊申:初二。

    [25]叔孙豹:鲁国大夫。

    [26]陈须无:即齐国大夫陈文子。

    [27]甲寅:初八。

    [28]丙辰:初十。

    [29]壬戌:十六日。

    [30]先至:先于令尹子木而至。

    [31]成言:相约,定约。

    [32]丁卯:二十一日。

    [33]戊辰:二十二日。

    [34]请晋、楚之从交相见:请晋之盟国拜见楚,楚之盟国拜见晋。

    [35]庚午:二十四日。

    [36]匹:匹敌,即地位相等。

    [37]晋之不能于齐句:晋不能使齐君朝于楚,就如同楚不能使秦君朝于晋那样。

    [38]楚君若能使秦君句:楚君若能使秦君朝于晋,寡君必请齐君朝于楚。

    [39]壬申:二十六日。

    [40]左师:即向戌,左师是其官职。

    [41]驲:音rì,驿车。谒:告。王:楚康王。

    [42]戊寅:初二。

    [43]子皙:即楚公子黑肱。

    [44]以齐言:以统一盟辞。

    [45]庚辰:初四。

    [46]以藩为军:以藩篱(篱笆)建军营,不为垒堑。

    [47]晋、楚各处其偏:晋、楚军营各处北南两端。

    [48]伯夙:即荀盈。

    [49]楚氛甚恶,惧难:楚军气氛甚凶恶,担心楚会发难袭晋。

    [50]吾左还,入于宋,若我何:意为楚若袭我,我往左进入宋营,楚奈何不了我。

    [51]辛巳:初五。

    [52]衷甲:甲穿在衣内。

    [53]伯州犁:原为晋大夫,成公十五年奔楚,为楚太宰。

    [54]事利而已:依据利做事就行了。

    [55]志以发言:意思是人的言论是出自他的意志思想。

    [56]言以出信:意思是人的诚信是用语言表达的。

    [57]信以立志:意思是人的意志是靠诚信确立的。

    [58]参以定之:志、言、信三者具备,然后身得安定。参:三,指志、言、信。

    [59]信亡,何以及三:信用没有了,怎能活到三年。

    [60]单:同“殚”,尽。毙:踣,跌倒。

    [61]食言者不病:食言者自病而不能病人。

    [62]僭:假,不信。济:成。

    [63]莫之与也:没有人会赞同他(楚国)。

    [64]因宋以守病:依靠宋来防御楚给我们造成的麻烦。

    [65]则夫能致死:则人人能致死一战。

    [66]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我们与宋一起尽死抗楚,力量至少是楚国的两倍。

    [67]又不及是:事情又不至于到这一步(楚攻晋)。

    [68]称兵:举兵。

    [69]吾庸多矣:于吾功用多。庸:用,功用。

    [70]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季武子使人以鲁襄公的名义对叔孙豹说。

    [71]视邾、滕:(鲁国给晋、楚的贡赋)参照邾、滕(邾、滕是小国,贡赋少)。

    [72]齐人请邾:齐人请求将邾作为其属国。

    [73]宋人请滕:宋人请求将滕作为其属国。

    [74]皆不与盟:邾、滕皆不参与盟会,这样可以免于贡赋。

    [75]人之私也:别人的私有属国。

    [76]不书其族:《春秋》没有记载他的族名(《春秋》: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77]言违命也:《春秋》没记叔孙豹名是因其违反命令。

    [78]争先:争先歃血。

    [79]狎:更替,交替。

    [80]诸侯归晋之德只:诸侯归服晋是因为晋有德。只:句末助词,无义。

    [81]尸:主持。

    [82]楚为晋细:楚比晋小。细:细小。

    [83]先楚人:使楚人先歃血。

    [84]书先晋,晋有信也:《春秋》将晋写在楚之前,是因为晋有信用。

    [85]壬午:初六。

    [86]宋公:宋平公。兼享:同时宴请。

    [87]客:一座最尊者。

    [88]弗能对:赵孟不能回答。

    [89]乙酉:初九。

    [90]蒙门:宋城门。

    [91]夫子:指范武子(士会)。

    [92]言于晋国无隐情:对晋国毫不隐瞒家中情况。

    [93]祝史:司祭祀之官。陈信:表示诚信。

    [94]尚:崇高,高尚。

    [95]能歆神、人:能使神、人欣喜。歆:欣喜。

    [96]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宜也”的倒装,意思是范武子辅佐晋国五个君主使他们成为诸侯的盟主是应该的。宜:合适,应该。光辅:多方辅佐。五君: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范武子文公时为戎右,襄、灵时为大夫,成公时为卿,景公时为大傅。

    [97]宜晋之伯也:“晋之伯宜也”的倒装,意思是晋成为诸侯的盟主是应该的。伯:诸侯之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