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推进开放性的交往关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进开放性的交往关系

推进开放性的交往关系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四、推进开放性的交往关系

    社会关系文明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人类文明。它是人类建立在共同的社会交往基础上而产生的各种积极成果的总和。从哲学意义上看,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中介,表征着人们在社会关系上形成的平等、和谐、协调和民主的状况,生活的质量和发展的程度,是人类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

    一方面,开放性交往关系是实现社会关系文明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关系文明又是推进开放性交往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并且不断融合。从根本上看,社会关系文明影响人的物质文明状况和交往关系。社会关系的充分丰富、占有和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人的社会活动逐步摆脱个人职业、地域、民族、国家的局限,从简单、狭隘和封闭的社会关系向复杂、丰富和开放形态发展,这是开放性交往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实现社会关系文明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影响人的精神文明状况。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既是物质的社会交往关系,也是一种平等、自主和竞争性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一定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关系,表征着人们在发展上的能动性、求实性和创新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5]因此,在社会开放条件下,开放性的交往关系是产生、发展、变革和完善人的社会关系的动力与源泉,从而深刻影响人的精神文明状况。

    第一,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把人们的物质生产交往、精神生产交往和社会普遍交往融合在一起,使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多样,在三个层次上影响人的精神文明状况:其一,开放性的社会交往关系使人们有尽可能多的条件去接受科学的熏陶、技术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的启迪,增进人的智慧以及运用知识的力量。其二,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为人们选择多种就业机会开启了大门。选择职业的自由和工作的满意度高度结合起来。知识与信息含量高的社会普遍交往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空前发挥,促使人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进一步提升了个体主体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归属感。其三,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使人们的社会责任、道德信仰和人格尊严得到强化。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人化生态系统,它之所以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并更难驾驭,原因在于:前者需要确立人的社会责任,提升人的道德信仰,完善人的尊严等内在要素。只有这样,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才能顺利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才能不断进步。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36]发展开放性社会关系就有利于改善、调整或强化人们获得发展所应该丰富的内在要素。因此,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

    第二,开放性社会交往关系也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社会关系文明在精神领域的反映和确证,反之,社会关系文明和物质文明也必然制约和影响精神文明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所以,建立在开放性交往关系之上的社会关系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认识上看,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状况往往成为一定社会意识反映的对象,其结果是以一定被观念化的客观事实而潜移默化地进入社会意识的内容当中。具体说来,开放性交往关系包括开放性政治交往关系、开放性经济交往关系、开放性文化交往关系,它把严重压抑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多要素逐步消除在生产力进步过程中,诸如政治领域的不民主,经济领域的不公正,文化领域的不开放。在开放性社会交往中,能够挖掘出个人最深层的创造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说:“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37]物质生产的最大化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完善发展,取决于人本身这个最活跃的因素。个人只有在开放性社会交往当中,才能不断丰富他的主体能力,才能使他的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才能转变为重要精神动力引导社会前进。因此,开放的社会交往使任何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去发挥专长,根据个人兴趣创造条件去变换工作,自由参加合法组织,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形成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求实的精神创造性地为社会作贡献的良好局面。这些无疑应该被看做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力,并现实地构成了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总之,社会开放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前提和途径的内在统一、复合适应和共同提升。明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才能体悟其哲学的“意蕴”;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蕴”,又成为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的“条件”;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并正确加以运用,又为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建立“根据”,这些根据是在开放社会的实践中生成的。这样,继而在一个全新的开放视域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尤为必要。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3页。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年版2000年版,第5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8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10]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8页。

    [1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202页。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16][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9~172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9页。

    [18][澳]J.J.C.斯马特、[英]B.威廉斯:《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牟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19]俞吾金:《也谈“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第28~29页。

    [20][德]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33页。

    [21][澳]J.J.C.斯马特,[英]B.威廉斯:《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牟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

    [22][澳]J.J.C.斯马特,[英]B.威廉斯:《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牟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24 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2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4~535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2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2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5页。

    [3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4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33][德]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55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