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颅中窝结构的解剖特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颅中窝结构的解剖特点

    

    颅中窝位置比颅前窝低,形似蝴蝶,有一个正中部和两个外侧部。

    (1)正中部为不规则的蝶骨体,骨体中空为蝶窦,骨体的上部称蝶鞍,鞍中央凹陷为垂体窝,容纳脑垂体。鞍前有横行的视交叉沟,其两侧为视神经孔,视神经由此入眶。蝶鞍两侧是海绵窦,窦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一支和颈内动脉通过,当颅底骨折伤及颈内动脉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时,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即瞳孔散大、眼球固定、额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角膜反射消失。

    此外,由于阻塞眼静脉而出现眼结膜水肿、出血及眼球突出症状。蝶骨体骨质较薄,内含蝶窦,是颅底骨折的好发部位。当蝶骨体骨折伤及海绵窦或损伤颈内动脉形成夹层动脉瘤时,可发生鼻腔大出血。若颈内动脉壁损伤严重,常引起致命性出血。

    (2)外侧部低凹,前方为蝶骨小翼,后方为岩骨上缘,由蝶骨大翼、颞骨岩区和鳞部构成颅中窝的底,容纳脑的颞叶。大小翼之间为眶上裂,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眼支经此入眶。

    眶上裂骨折时将出现眶上裂综合征。在大翼根部,从前向后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依次为三叉神经第二支、第三支和硬脑膜中动脉通过之处。岩骨尖与蝶骨体围成破裂孔,有颈内动脉、岩浅大神经、交感神经丛和静脉丛通过。破裂孔的外侧,岩骨上面有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半月神经节在其前方。在半月节压迹的外侧有弓状隆起,下隐内耳的上半规管,隆起外侧为薄层骨板(鼓室盖),下有中耳鼓室。若岩骨骨折伤及耳迷路,可出现眩晕和平衡障碍。伤及鼓室盖并伴有脑膜撕裂时,可出现脑脊液耳漏,经耳咽管出现鼻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