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三峡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峡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峡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刘 飞

    【教学目标】

    ①掌握五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④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重点】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搜集有关三峡和葛洲坝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①揭示课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进行我们的三峡之行,请大家齐读课题。

    ②导入:长江三峡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还有闻名世界的葛洲坝工程,难怪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被吸引;难怪作者想着马上要见到日思夜想的三峡时是那么的兴奋;难怪作者在游览完三峡美景后也不禁感叹(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三峡的美呢?(板书:自然美 人间奇迹)

    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的美

    ①三峡的自然美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打开书,静下心来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美丽的自然景物在书中勾画出来,并写下你的感受。看看哪些语句跳入了你的眼帘,触动了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三峡是那样的美。(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也来进行一次难忘的三峡之旅吧!谁说说作者游览三峡首先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物?(指名答)

    A.课件出示句子(配图):船正慢慢地前进,突然,前面出现了两座峭壁,一左一右像是被江水推开的两扇大门,奔腾的长江就从中间冲了出去。

    a.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山陡而险)你能把体会到的感觉读出来吗?(答者读)

    作者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突出峭壁陡而险的特点?(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喻有什好处?请你读一读。

    b.作者形象地把长江两岸陡峭的石壁比喻成高大的石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这样的峭壁,江水又是怎样通过的?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些词是描写江水的。(推,冲)你从这两个词感受到什么?(急而猛),把这种江水的急和猛读出来。(指名读)

    c.会读书的孩子会将文字读成一幅画面,此时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你们想目睹吗?(课件显示)现在画面出现在你面前,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小结:在这句话中,作者巧用比喻,一个“推”,一个“冲”就把峭壁的陡、险,水流的急、猛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把这幅画面留在记忆中,谁能背一背?(自由背,指名背)

    d.穿过三峡的“大门”,还可以看见远处一层一层的山峰。于是作者发出由衷地赞叹:(生齐读)这是一幅多美的山水画呀!这幅山水画让作者感叹:(课件出示,生齐读)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B.让我们把这幅画卷展开些,你们还从哪里体会到了三峡的自然美?(生答)

    a.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两岸的山峰和江水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

    你觉得“染”字好在哪里?

    过渡:太阳出来给三峡染上了金黄的颜色,更加壮丽,难怪船上的人高兴得叫了起来。来,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三峡的美吧!

    b.再往前,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CAI:突然,一座高高的山峰挡住了去路。船眼看就要撞在峭壁上,好多人不禁惊叫起来:“哎呀,危险!”但是就在这时候,船拐了个弯儿,山峰一下子就被甩到后边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峭壁的险)你觉得这个句子里哪一个字用的最妙?(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一个“甩”字呈现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与神奇)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次经历,你会选择什么词呢?(有惊无险)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过渡:太阳出来后,作者见到江面越来越窄,水越来越急,游船有惊无险地前行着,这让作者感受到,原来险峻也是一种特别的美。所以作者不禁发出感叹:(生接读)“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C.过渡:让我们一起这幅画卷再展开些,你们还从哪里体会到了三峡的自然美?

    a.在巫峡的这些山峰中,最美的是哪座山峰?(神女峰)神女峰的美体现在哪里?(课件:远远看去)这句话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神女峰如同一位美丽的姑娘)(齐读这段,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神女峰的美仅仅只体现在它的外形吗?它还美在哪里?请你来讲讲这个美丽的传说,此时你想对神女说些什么吗?

    b.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峰峦起伏的群山该有多少迷人的故事呢?看来在写作中加入传说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使景色充满神秘的色彩,也使文章更加精彩,吸引读者,真是一举多得呀!

    【教师小结】

    长江两岸的峭壁是那么陡、那么险;长江之水是那么急、那么猛;还有神女峰美丽的传说,难怪作者游览完三峡,不禁感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过渡:三峡山水的自然美使人陶醉。那么这里人间创造的奇迹又是指什么?自由读最后一段。(板书:创造)

    高大雄伟的大坝。

    ①生自由读文。

    ②“人间创造的奇迹”指的是什么?(葛洲坝工程)

    ③大家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葛洲坝工程了。有谁能介绍一下你对葛洲坝工程的了解吗?(生自由谈搜集的资料,谈想法——赞美、自豪)

    作者看着这高大雄伟的葛洲坝,回想着刚才欣赏过的三峡美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结尾的感叹句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喜爱、敬畏、自豪)

    (有感情的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它和开头又有什么联系?

    三、总结回归整体,扩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读文,学文,我们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领略了壮丽迷人的自然风光,看到了高大雄伟的人间奇迹,使作者最终感到这是一次“美的享受”。谁能说说作者这一路游览下来,他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从期盼的“兴奋”到欣赏的“赞叹”,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学习这篇课文也同样变成是一次美的享受了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三峡迷人的美景吧!

    板书设计:

    三峡游

    img29

    【教学反思】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的一句名言,本意是“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引申来讲,怀疑是一种思想活动,“我”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有“我”存在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我”存在。今天拿它来做题目,主要是想表达通过今年的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我思考了一些问题。

    深钻教材,解读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应该说,深钻教材,解读文本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以前,上一节公开课,我爱东搜西搜,借鉴名师的教案和课堂实录,我去当一个演员,尽量将课演好,但这一次不行了。虽然集体备课了,但是各自写教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个性化的东西呈现。我首先在钻研教材和解读文本上花了工夫。

    想象还原,品味词语的真味和语言的穿透力。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清晨的三峡犹如一幅很美的山水画。作者抓住奔腾的长江推开石壁“大门”、“冲了”出去,以及远处的层层山峰,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教学这部分的重难点是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形象与生动,感受山峡的自然美,体会作者“这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的情感。当时说课的时候,组内的黄娟娥老师提出了可以用换词法,如将“推”、“冲”换成“敲”、“流”来对比体会江水的急和猛,董老师也肯定了。但是,我反复地读课文,觉得学生通过“推开”和“冲”很容易理解江水的湍急,倒是湍急到什么程度,想象还原画面才是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作者将两座峭壁比作被江水推开的两扇大门,突出江水的急和猛。那么,你们能够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也用一个比喻句形容奔腾的江水吗?课件出示“奔腾的江水像( )从峭壁中冲了出去。”

    生:奔腾的江水像猛兽从峭壁中冲了出去。

    师:好一个“猛兽”,真是太形象了。还有同学说吗?

    生:(沉默)

    师:“冲啊!”让你想到什么?

    生:士兵。

    师:一个士兵能有这样的气势吗?

    生:哦!千军万马!千军万马!

    师:太妙了!来把它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生:奔腾的江水像千军万马一样从峭壁中冲了出去。

    师: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从峭壁中冲出来的江水特别的急和猛!

    师:真了不起!你们不仅会读书,而且还会想象,甚至还会写!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体会山峰和江水在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美时,我又用了换词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染”字的妙用。因为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我就让学生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换“涂”、“抹”,那么“涂”、“抹”又不好在哪里呢?学生自然地体会到原来“染”字写出了在朝阳映照下的山峰和江水的自然美。

    捕捉细节,与文本对话,丰富学生体验

    在说课时,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抓住“甩”引导学生体会船行驶时的轻快与神奇,但是这和“美的享受”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帮助学生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呢?说课时,董老师的一句“刺激也是一种美。”点醒了我。是呀,我们出去旅游,不是对那种惊险的刺激难以忘怀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指导学生分层次读。我旁白:船眼看就要撞到峭壁上了,但是就在这时候,船拐了个弯,摸摸胸口,心还在怦怦直跳,想起刚刚那有惊无险的一幕,这种刺激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男游客读出你的感受。再旁白:船眼看就要撞到峭壁上了,但是就在这时候,船拐了个弯,看着顺流而下的江水,想起刚刚那有惊无险的一幕,这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与神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女游客读出你的感受。很好地引导学生打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感受。

    让语文课飘溢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我原来一直以为“语文味”就是语言优美,有感染力,自从上次到广州参加了“现代与经典”的活动后,认识到其实还原语文教学的真实面目也是语文味。那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这节课我在这个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一是在前面的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想象还原,以及让学生展示感受产生的过程,顺势切到句子中的具体词语,帮助其他学生丰富这种感受等;二是,注意整体把握课文,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体会表达效果。如结尾处的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等,用关联词语连句子,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内在联系等。

    当然,每一次上完课,总是有很多的遗憾。这一次也一样,主要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①取舍教材的能力欠缺。舍不得舍弃,导致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上完课后,我又有了新的设想。

    ②牵引痕迹太重,不敢大胆放手,生怕学生错得太远。

    ③教学的机智还比较欠缺。如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不能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等。

    ④还应在高效课堂上下工夫,将《课堂作业》能当堂处理就好了。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在一次次课堂的磨合中,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我们的教研能力和授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三角湖小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