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抬杠”这样来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抬杠”这样来

    

    两个人争论不休,各持己见,谁也不肯服输,人们称之为“抬杠”。这“抬杠”不同于斗嘴,斗嘴可能停留在互相戏谑几句后就完事了,如两口子斗嘴,还颇有亲密的意味,而抬杠则是较上劲儿了,用俗语说叫动真格。不过这种嘴上功夫,最终还是要落到一个“理”字上,正如《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三人抬不过一个理字去。”

    “抬杠”一词来自民间的习俗。过去,民间春节闹元宵常常会有形形色色的花会,其中有一个奇特的抬杠会,有些地方叫“撞官会”“甩会”“太平颤”等。其道具是众人抬着一个巨大的杠杆,杠杆翘起的一端安着一只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个身穿红袍、头戴纱帽的丑官。这丑官没有固定的台词,而是即兴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互相争辩、拌嘴,常常逗得人们哄堂大笑。后来,人们就把这样类似的对话称之为“抬杠”了。

    趣味链接

    有意思的“抬杠铺”

    古时候有个“抬杠铺”,专门以“抬杠”赌输赢。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着毛驴来到这里,觉得这事很新鲜,就掏出银子下赌注,要和掌柜的赌输赢。抬杠铺掌柜问他:“大仙整天骑着毛驴游荡,究竟是往前走呢,还是往后退?”张果老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朝前走!”掌柜的说:“你总是倒骑毛驴,怎么能说往前走呢?”一时把张果老问得张口结舌,只好认输。

    孔子周游列国正好路过此地,恰逢盘缠快花光了,看到以抬杠赌输赢的抬杠铺,心想凭自己的学问,肯定能赚回点银子,便走了进去。掌柜的见孔子来抬杠,就问:“请问孔夫子,常言道:‘父母在家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否您说的?”孔子答:“正是。”掌柜的冷笑道:“那么您高堂健在而四处周游,这岂不违背了您自己的教条吗?”一席话把孔夫子问得哑口无言,把仅有的二两银子输光了。孔子的弟子颜回见老师愁眉不展,一问才知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一手拿着杀猪刀,一手拿着一杆秤,来到抬杠铺张口就说:“掌柜的!我说你这脑袋不过半斤,不信割下来称称!”说着就要动手。掌柜的忙说:“认输!认输!”这样,颜回把老师输掉的银子又挣了回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