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药物性牙龈增生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药物性牙龈增生

    

    药物性牙龈增生(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是指儿童长期服用某类药物,如抗癫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等所致的牙龈纤维性增生。

    【病因】 抗癫药苯妥英钠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苯妥英钠又名二苯基乙丙酰脲钠或苯妥英钠(dilantin),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后,可使牙龈组织增生。据报道,长期服药者,在1~6个月发生牙龈增生的可达50%,以青少年最为严重,停药后即可不再增生。

    【病理】 主要为非炎症性的牙龈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上皮棘增厚,上皮钉伸长到结缔组织深部。结缔组织中有致密的胶原纤维束和新生血管,血管轻度扩张,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若继发炎症,除血管扩张、充血外,还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

    【临床特征】

    1.有服用苯妥英钠类抗癫药物的历史。

    2.整个牙龈,包括龈缘、龈乳头至附着龈的唇(颊)、舌(腭)侧呈弥漫性组织增生变厚,以龈乳头区最为突出,呈小球状突起于牙龈表面,组织坚韧,呈淡红色,不易出血。

    3.增生的牙龈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球状,增生的龈乳头在牙面相接处呈裂沟状。若因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继发感染,继发感染之后则使增生牙龈表面颗粒消失,组织松软,呈暗红色,易出血。

    4.若在恒牙萌出前就开始服用此药,增生牙龈可使恒牙萌出受阻;若在恒牙萌出后服用药物,增生牙龈可将牙冠部分覆盖,严重者可将牙包埋,以致使患儿感觉语言和饮食障碍。

    5.牙龈增生严重时可使牙移位,扭转,以致牙列不齐。

    6.牙龈增生好发部位是牙的唇面和颊面,增生的顺序多数是上颌前牙唇面→下颌前牙唇面→上颌后牙颊面→下颌后牙颊面。

    7.本病无自觉症状,前牙区因龈组织增生,上、下唇不能闭合以致牙龈组织暴露而受到干燥空气刺激,更加速其增生。

    【诊断要点】

    1.患儿有长期服用抗癫类药物史。

    2.伴随着服药而出现的牙龈组织增生。

    【治疗原则】

    1.根据癫病病情控制用药、停药、更换或交替用药。

    2.全身情况好,病情稳定时可进行龈切除术,但术后牙龈增生很易复发;若癫好转,药量减少或药物停用,牙龈增生现象不易复发。

    3.牙龈增生并发感染性炎症者,应先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施行龈上、龈下洁治,局部用药,注意口腔清洁等仍是基础治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