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意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意识

    一、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意识

    1.组织良好形象的标准

    秘书客观上所承担的公共关系职责之一,是帮助组织塑造良好形象。那么,什么是组织良好形象呢?

    所谓组织形象,是指内、外公众对一个组织的总体评价和综合印象,它是公众在交往过程中对这一组织形成的认识。

    所谓组织的良好形象,有两个标准:

    第一,对外部公众而言,要使他们对组织留下长期可以信赖的印象,让他们感到组织对公众、社会是可靠的、负责的,是可亲、可近的。但是,仅此还不够。我们有时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一个组织被电台、电视台或报刊表扬后,外部公众询问该组织内部成员时,一些内部员工往往会说:“噢,那是宣传,我在里面工作,清楚得很,并没宣传的那样好。”这说明这个单位在内部员工心目中形象不佳,那些报道有弄虚作假之虞。因此,还需要具有第二个标准。

    第二,使内部公众也对组织有好感,使他们具有主人翁的态度,人人关心组织,珍视组织信誉,荣辱与共,为组织努力工作。

    只有内、外公众一致对组织有好感,组织才能称得上具有良好形象。

    2.良好形象对组织的重要作用

    良好形象是一个组织的无价之宝,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使组织获得公众广泛的信任、支持,受到爱戴。一个形象良好的涉外单位,会受到群众称颂,乐意与它密切配合;一个形象良好的学校,报考者会趋之若鹜,毕业生会供不应求;一个形象良好的“三资”企业,内部员工会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企业向心力,能争取到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的资金,能吸引股东投资,它的产品、服务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它的经济效益也就显著。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企业会败下阵来,形象良好的企业却能在公众支持下站稳脚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许多企业受战后经济萧条的影响而倒闭,只有少数企业幸存下来。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作了大量剖析、调查,发现这些幸存的企业都具有良好的形象。

    因此,涉外秘书必须理解良好形象对组织的重要作用,在秘书业务中注意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珍惜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不然,就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秘书。

    比如,某公司举办了一次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邀请各方面人士前来参观,并指派两位年轻的女秘书站在门口,恭候来宾。由于展品在国内尚属先进,领导指示要劝阻来宾拍照。一位来宾到了门口,见门口布置很吸引人,取出相机准备拍照,一位女秘书见状,忙跑过去,生硬地阻止:“不能拍照!”来宾一愣,双方口角起来,另一位女秘书也赶过来帮腔:“这是我们领导规定的,不能拍就是不能拍!”推推搡搡中,来宾的相机也差点被推落在地上,亏得其他前来的来宾劝解,事情才了结。这位来宾气恼地在展览会中草草转了一圈就离去了。这两位秘书本应是脸带微笑迎候来宾的“礼貌大使”,此刻在来宾的眼中,却成了像监视小偷那样的女警察,令来宾们扫兴。

    又如,某地有家保温材料厂,在前几年建筑业大干快上的形势下,瞄准市场需求,试制出一种泡沫涂料,一时销路旺盛,财源滚滚。但是,不久,各地用户时有反映,诉说这种涂料质量不佳。面对这些反馈意见,作为领导参谋和笔杆子的秘书,没有及时提醒领导改进产品质量,而是迎合了领导乘市场急需,抓紧多销多获利的心理,建议领导大做广告,四处宣传这种涂料质量上乘,来“抵消”客户的批评。一些不知底细的单位纷纷订购,上海有家大企业购买这种涂料后,用于车间内粉刷,当电焊工按照规章制度作业时,电火花溅落在墙壁涂料上,顿时引起一场大火,烧毁了车间和多台进口设备,还烧死了一位工程师,酿成一场大祸。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火灾系由广告中自称有“阻火”、“自熄”性能的这种涂料引起。受害企业遂与这家保温材料厂交涉,这家厂百般抵赖。最后,受害企业诉诸法庭,法院判决保温材料厂赔偿巨额款项。一时,保温材料厂声名狼藉,客户望而生畏,都不敢向它订购涂料了,这家本可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迅速发展的厂家顿时衰败。

    上述两例单位的秘书,不懂得以自己的个体形象和产品形象来树立企业形象,缺乏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意识,导致组织形象受损,发展受到挫折。从中反衬出,良好形象对组织来说是何等重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