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_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大省建设

    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反映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和制度,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整体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实行不断完善的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文化产业政策的作用

    1.调整产业布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01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需求的层面,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建立了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

    2.改善文化资源的社会分配,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

    由于对于文化资源的分配与人们的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准入政策对于市场主体资格的规定以及对于准入条件的设定,实际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公民享有文化权利的状况。因此,文化产业政策可以通过对文化产业准入条件的设定,调节社会对于文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结构,从而使公民的文化权利通过这种调节方式得到实现,由此来保证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与公平配置。

    3.重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推动社会文化结构的现代变革

    文化产业是有层次的。我国关于文化产业三大层次的划分,就是按照不同的文化产业层次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构成上的重要性不同来划分的。核心文化产业层之所以是核心,就是因为那些居于核心位置的文化产业在社会文化价值的生产以及传播方面,都有着比其他两个层次更为突出的重要作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越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是居于核心地位,越是属于物质层面的东西,越是居于边缘地位。因此,在整个文化产业政策的运动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对于文化产品内容的影响,往往成为政策变动的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化产业政策具有调整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变动和重构的作用。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来推动社会文化的现代变革,始终是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主流。

    4.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体系,提高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新的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必然提出对文化产业组织革命的要求。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文化产业组织革命的同时,不断地鼓励制度创新以寻找最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制度形式,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要政策导向,并由此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制度革命,通过解决文化生产关系来提高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5.促进文化市场结构和机制的完善,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政策一般并不能对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行为发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影响市场机制、改变相对成本来实现市场主体资源配置行为的调节。因此,文化产业政策不仅具有纠正文化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作用,而且在产业组织上,能够通过旨在鼓励有效竞争、反对垄断、保护适当集中、发挥规模经济、完善市场秩序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起到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遏制文化市场的畸形发展和恶性竞争,为发展文化产业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

    6.保护和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任何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都是保护和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不例外。如像美国作为主张文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文化产业大国,在涉及收购与兼并美国文化企业这样的问题时,也还是通过立法保护美国公民的优先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使美国的文化产业主导权落到外国人手中。澳大利亚人默多克所领导的新闻集团进入美国文化产业所遭遇到的准入壁垒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国政府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关于文化市场准入方面的有关条款,就涉及过渡期的具体保护时间。由于文化产业与整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文化安全的经济命脉,因此对于事关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文化产业的保护,也是大多数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1.促进文化产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

    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需要依靠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企业,而做强文化产业企业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引导和扶持。政策作用的取向应是解决我国文化企业存在的结构雷同、分散化、规模小、缺少竞争优势等问题。因此,政策应能有效推进文化企业的快速成长,重点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以集团化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支撑的市场竞争主体结构,在全国形成具有导向性、规模化、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明显的文化企业集团群。

    2.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人才政策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而能否有效吸引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不断满足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为文化产业政策推进的重要着力点。要通过政策的推动加快形成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优势。文化产业人才政策应包括吸引、培养人才政策和利用人才政策。

    3.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

    由于文化产业是知识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因而扶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极为重要,国家应在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优惠、引导组织创新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

    4.建立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政策的目标取向,应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到文化产业,通过不断增加投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主要包括:对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简化审批乎续,并实行便利的审批方式;吸引外资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鼓励与引导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

    我国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许多融资问题,因而融资政策应有利于解决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贷款,核心产品或资产的价值难评估、难以获得股权投资和担保贷款,融资服务体系缺位、企业难以上市直接融资,融资需求规模小、融资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为此,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政策,要鼓励文化企业与金融资本直接对接融合,由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贷款,由银行建立快速审批机制,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建立与完善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价体系,实现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开展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质押式贷款;鼓励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鼓励设立文化产业投资担保公司,同时政府应出资设立服务于文化企业的再担保公司。

    5.支持文化产业成长的财政政策

    目前文化产业组织比较弱小,需要在财政上予以扶持。特别是文化产业组织大多数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因而转型过程中更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要通过完善财政政策,为民族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运用财政政策引导资金的投向,调整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一批重要的文化机构和重点文化项目得到较快的发展。通过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并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对一些重要文化产品也可实行直接补贴形式,从而扶持文化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公益性捐赠,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的筹集渠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

    6.引导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目前应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关税减免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并对各类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文化企业进行界定,充分发挥税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扶持作用。

    7.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品牌的政策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竞争己凸显为品牌的竞争,文化产业品牌已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重视制定培育文化产业品牌的政策。各级财政都应对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加大扶持力度,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都应向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倾斜;必要时应增设专款,进行专项重点扶持。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文化品牌培育,通过外资的引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管理创新和营运等问题,重点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重视对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的环境创建,尤其要鼓励创建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媒体对品牌的宣传,形成培育品牌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文化产品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的不断完善,严防及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盗冒品牌的行为。设立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奖,激励文化企业自觉推行品牌战略,尽快打造出我国文化产业品牌群。

    8.培育与规范文化市场的政策

    文化市场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这里的关键是培育文化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我国文化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存在着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畅、市场网络不统一、竞争秩序不规范的状况,严重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因而需要进行政策调控。这方面的政策,应主要体现在促进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

    9.推进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应作为我国拓展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开放型的文化产业,促进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的出口,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