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腰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腰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

    

    腰椎的普通X线检查通常摄取正位(前后位)、侧位和左、右斜位以及动态功能位(侧位的最大前屈位和最大后伸位)共6个方向或位置的影像。

    腰椎X线解剖:在正位像上要先确定腰椎的数量以了解有无移行椎,腰骶部移行椎包含腰肋、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常合并发生混淆病变节段的诊断。腰椎的椎弓间距离越向尾侧越宽,椎体的两侧从椎弓根的侧端衍生出横突,第3腰椎的横突最长,可以作为标志。

    侧位像上要先观察有无弧形曲线异常,站立位下重力垂线从第3腰椎椎体的后缘、第1骶骨的前面通过。腰椎椎体通常呈长方形,但是第5腰椎以前缘作为底边,椎体多呈矩形。除了L5~S1外,椎体间隙向尾侧有所增大,且前宽后窄。腰椎管的前后径在成年人为15~27mm,平均22mm,L1到L5的椎管直径几乎相同,各节段无差异。椎间孔由上、下椎弓根和椎体后缘及椎体间隙后缘、后方小关节突前缘形成,其间通过神经根,但是L5神经根比其他神经根较粗,而L5~S1的椎间孔略窄。

    斜位像对峡部和后方关节突关节部位显示较清晰,峡部指上关节突和椎弓之间的狭窄部,投射影在椎弓根影像的内侧。腰椎的后方关节突关节呈矢状位走向,L3~4、L4~5、L5~S1大多为45°,L2~3约30°,L1~2约为15°(图8-1)。

    骶椎X线解剖:正位像先观察骶骨翼、骶前孔和骶髂关节,在骶骨椎体和椎弓融合椎间孔成为骶孔。18岁前5块骶骨之间尚可从影像上看到分离的狭窄横行间隙,30岁后各骶椎互相骨性融合。在骶骨前面,正中线的两侧有两排骶前孔,每侧各为4个,由骶管出来的骶神经前支由此穿出,骶骨后面每侧骶中间嵴的外侧各有4个骶后孔,骶神经后支由此经过。在骶骨体的后部有一扁平的管称为骶管,下部开口于骶管裂孔,前后借骶前、后孔与外界相连。骶管内部的蛛网膜下隙至第2骶椎部终了,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走出。骶管容积为25~28ml。骶髂关节的骶骨关节面内陷,髂骨关节面凸起,关节的周围不仅有关节囊和滑膜覆盖,还有许多韧带缠绕。侧位像上骶骨的椎间隙缺如,骶骨向后方倾斜成穹窿形态(图8-2)。

    具体读片要点:①脊椎的排列;②软组织的阴影;③椎体;④椎间隙;⑤椎弓根;⑥关节突关节;⑦椎管;⑧骨密度;⑨脊柱稳定性;⑩骶髂关节、骨盆和髋关节等。必须熟悉这些内容,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熟练掌握读片精髓。

    

图8-1 腰椎X线平片
A.前后位像;B.侧位像;C.斜位像①为腰大肌或肾阴影;②L5~S1椎体后缘;③关节突关节间隙,正常为2~3mm

    

图8-2 骶骨X线平片[在切线位(25°~30°斜位)可观察到骶髂关节面和间隙]
A.前后位像(①骶前、后孔);B.侧位像

    (一)脊椎的排列

    1.侧弯 特发性侧弯的侧弯程度明显,随着年龄增加成为疼痛的原因。在腰椎管狭窄症等疾患时也可见到退行性侧弯,常因此引起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是疼痛性侧弯。

    2.前弯 前弯(前凸)增加是反复腰痛的原因,此外终丝症候群的特点也是前弯增加。

    3.后弯 在青年期脊柱骨软骨病(舒尔曼病)引起的脊柱后弯(后凸)比较经典,然而也可由于成年后脊柱结核或压缩性骨折等外伤引发后弯变形,成为腰背痛的原因。

    4.滑脱 根据伴有分离和无分离分为两种状况,前者多半见于从青春期到成年期间,形成腰痛的原因。后者由于脊椎变性导致滑脱,以中年女性居多,滑脱程度较轻,也可发生于腰椎管狭窄症(图8-3)。

    

图8-3 脊椎排列异常
A.侧弯(退变:向侧方滑脱,常伴有骨赘);B.前弯增大(α.前弯角,腰椎正常时约40°);C.后弯(后弯变形:在胸腰椎外伤或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D.滑脱(退变滑脱:滑脱轻度时伴椎间关节增生,为腰椎管狭窄的原因之一)

    (二)软组织的阴影

    1.脊柱旁阴影 肿瘤引起的肿块阴影,化脓性脊柱炎或结核性脊柱炎伴有的脓肿,尤其是脓肿,表现为髂腰肌不对称性扩大,此外也要考虑到外伤后有血肿形成的可能。

    2.骨化、钙化像 韧带骨化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脊柱融合固定,影像显示如同竹节样变化(bamboo spine),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如果骨赘形成类似蜡烛流下那样粗大,则是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其他脊椎骨增殖的表现。钙化现象多见于神经母细胞瘤、结核性脊柱炎,有时在胸腹部的血管壁也发生钙化,但很少引起腰背痛(图8-4)。

    (三)椎体

    1.楔形变 多为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外伤引起的压缩性骨折、舒尔曼病、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感染造成的炎症等引起。

    2.扁平变 多考虑为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软化症等引起的鱼椎骨样变形,在佝偻病和呆小病等代谢性疾患以及嗜酸性肉芽肿(Calvé扁平椎)等疾患均可见到。

    3.边缘不整像 表现为软骨终板不齐整,需考虑到化脓性脊柱炎、结核性脊柱炎等感染性疾患。如果椎间隙仍残存的话应怀疑转移性肿瘤的可能,而发生椎管内肿瘤时或可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受压像。此外类风湿关节炎可造成后纵韧带附着部的不平整,舒尔曼病时由于软骨小结节(施莫尔结节)使得终板不平整。

    4.骨赘 一般来说骨赘本身很少成为引起疼痛的原因,多见于退行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图8-5)。

    (四)椎间隙

    1.狭窄 可常在椎间盘突出、化脓性或结核性脊柱炎以及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脊柱炎等疾患时发生。

    2.增大 由于椎体呈鱼椎骨样变形而显示为椎间隙增大,多见于骨质疏松症。

    

图8-4 软组织影
A.髂腰肌影增大,两侧不对称;B.竹节样变

    

图8-5 椎体形变

    (五)椎弓根

    1.椎弓根像消失 比较典型的是转移性肿瘤影像学显示椎弓根呈不同程度地被吸收、消失,骨髓瘤时也可见到。

    2.椎弓根间距 椎管内肿瘤时可见到左、右椎弓根间的距离增宽,特别是哑铃状(dumbbell)肿瘤(图8-6)。

    (六)关节突关节

    1.关节间隙狭窄 在X线斜位片上可显示,多见于退行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以及关节突关节性腰痛症。

    2.关节突增生、轮廓不整 在上述的退行性疾患中常可看到,也可发生于黄韧带钙化症。

    3.椎体峡部崩裂分离 椎体峡部崩裂也可不出现症状,但是当伴有滑脱时可成为腰痛的原因,由分离、滑脱引发疼痛,或者造成神经根受压导致疼痛(图8-7)。

    

图8-6 椎弓根变化
A.椎弓根间距增大;B.椎弓根消失

    

图8-7 关节突关节及其变化
A.关节突关节间隙狭窄、分离;B.关节突关节钙化、不平整

    (七)椎管

    1.骨化、钙化 椎管内的骨化或钙化多为黄韧带、后纵韧带骨化症,而由退行性脊柱炎引起的为椎体后缘的骨赘,在伴有椎体后缘分离的椎间盘突出、椎体爆裂骨折等也可见到椎管内的骨化影像。还可见到椎体后部边缘小骨块的分离,但很少构成疼痛的原因。

    2.狭窄 如果要从X线平片上推测是否有椎管狭窄症的话,可以在正位像上测定左右椎弓根间的距离和关节突关节间的距离,在侧位像上测定椎管前后径的距离(图8-8)。

    (八)骨密度

    1.骨密度减低 X线穿透性增加,表现为骨萎缩的状态,以骨质疏松症为代表。

    

图8-8 椎管的变化及测量
A.椎管变化;B、C.椎管测量

    2.骨密度增加 表现为骨硬化的状态,前列腺癌、乳腺癌转移时比较多见。此外,退变性骨炎(Paget病)、放射性疾患等可见到骨密度降低和增加混合出现的表现。

    (九)脊柱稳定性

    1.椎间隙后方增大 在侧位的最大前屈位像见到椎体间隙后方增大时考虑存在脊柱不稳的可能,导致脊柱不稳常见的原因有脊椎崩裂(滑脱)、脊椎变性滑脱、椎间盘变性、关节突关节变性以及外伤等。

    2.滑脱 在侧位功能X线片上显示有椎体向前方或后方滑脱的表现,说明存在脊柱不稳定问题(图8-9)。

    

图8-9 脊柱不稳
A.椎间隙后方增大;B.向前滑脱;C.向后滑脱

    

    脊柱不稳定的初步判断:①α(后方最大角)>5°;②滑脱率

    (十)骶髂关节、骨盆、髋关节

    1.骶髂关节 注意骶髂关节有无骨萎缩、骨硬化以及关节面的不平整等表现,骶髂关节炎的原因主要为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或化脓性关节炎以及以类风湿关节炎为首的与免疫有关的关节炎。

    2.骶骨破坏 主诉腰背痛时常针对胸椎或腰椎部位进行X线检查,但是临床上常有遗漏骶骨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因此必须注意有无骶骨破坏的现象存在。

    3.髋关节 临床上也常由于髋关节的疾患而主诉腰背部疼痛,因此检查时不能忽略髋关节病变的可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