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科技论文中图分类号科学标引的实践与探讨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技论文中图分类号科学标引的实践与探讨

    

    余朝晖

    (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中图分类号的标引,肇始于专著,后拓展至科技期刊。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科技文摘期刊,如《数学评论》《科学文摘》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文献分类体系,将文献分类号作为一项重要的检索数据标注于每一文献。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建议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给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则将分类号明确为“中图法分类号”。随后,各大文献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等纷纷要求学术论文按《中图法》标注“中图分类号”。但标引是否准确、适用和一致尚需进一步探讨。

    一、《中图法》体系结构及标引的价值、意义

    《中图法》全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为了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进行整序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为统一全国文献分类编目创造条件而编制和发展的,是当前科技期刊分类标引所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从1975年第1版的问世到1999年第4版的普及,《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共分5个基本部类、22大类。《中图法》主要是从学科分类和知识分类的角度来揭示文献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按学科和专业集中文献。为此要通过对类目的科学划分和组织,把成千上万个类目按学科系统排列、组成一个严密的概念等级分类体系,通过这个等级分类体系,显示各学科知识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揭示学科知识之间的亲疏远近和隶属关系,提供从学科和专业出发检索文献的途径。科技论文是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宏观科技规划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在其上标注分类标志,有利于科技文献的分类馆藏和检索使用,便于实现科技信息的计算机检索与统计。因此,在科技论文上标引“中图分类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有利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推动了学术文稿的利用价值,拓宽了学术研究的方向,使学术研究得到更高层次的挖掘。

    2.有利于学科的成熟、完善、繁荣和发展。一门学科的知识最初大多是以期刊文稿的形式问世的,其专著出现也大多是在借用期刊文稿的研究成果上力求予以突破。

    3.有利于图书情报人员收集资料,了解学科动态。科技期刊标引“中图分类号”,使全国众多的文献汇集于图书情报人员面前,为信息的采掘、利用提供了快捷的方式,提高了文献的使用价值。

    4.有利于科研人员进行检索。据联合国统计,一个科研人员至少有50%的工作时间用于查阅资料,而真正用于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时间不到10%。科技期刊标引分类号,有利于各类人员充分利用文献,节约时间。

    5.便于计算机检索、识别、分类。对科技期刊文稿标引中图分类号,不仅便于计算机识别、检索、分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且能提高学术文稿的利用率。

    6.促进了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推动了编辑出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期刊论文标引“中图分类号”可直观揭示出论文内容所属学科及学科范围内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这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化的结果,适应数字化信息交流的需求。

    二、当前科技论文分类标引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论文标引“中图分类号”,其作用是增加论文的检索途径,规范论文的书写格式,揭示论文内容所属的学科范围。但据笔者调查和统计,许多论文标引随意性很大,主要问题有:

    1.标引不到位,类分太粗,并未按照文章内容标引专指类号。《中图法》是根据学科内容划分类目。在同一类目中,再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划分规则,层层划分,形成一个体系。它所表达的是主题之间在学科体系内的关系。在分类法里,各个类目是互相依赖的,下位类的意义须借助于上位类才能明确,上位类的意义须通过下位类才能体现。据笔者调查,不少分类号仅类分到2级类目,很少分到3级以下,不能揭示论文的内容特征,造成检索系统混乱,影响查全、查准和查询速度。如《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中的“拿来主义”》,分类号为G25,太笼统,应标引下位类“G250.74数据库建设”更为确切。

    2.误标。如某篇论文分类号标为37.604,不但无大类号,且间隔符“.”的位置也不对。《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在字母后用数字表示类目的进一步划分,为了使号码清楚醒目,易于辨认,在分类号的三位数字后,隔以小圆点“.”,如R254.1。而分类号标为37.604,显然缺乏常识,将直接导致文献检索与评价结果的错误。

    3.同类论文异入。如《对部分小学足球活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分类号标为TS952.83,实际上应归入G843.3;又如,《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分类号标为R197.323,实际上应归入G271。论文中的中图分类号形同虚设,直接影响到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4.漏分。笔者检索一些期刊时,多次发现个别文章没有标引“中图分类号”,存在漏分现象。如《论柳宗元对皇太子态度的反复变化及其思想的复杂性》等。

    三、造成科技论文分类偏差的原因

    1.从作者角度看

    (1)由于跨了学科或专业,对“中图法”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分类标引工作流于形式。许多人认为《中图法》专业性较强,非图书馆专业人员较难掌握,因此在标引分类号时,只是胡乱添加或参考某些数据库中所收录文稿区分,造成分类标引五花八门。

    (2)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中图法”主要用于图书馆类分图书和组织排架,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用处不大。

    2.从编辑角度看

    (1)不熟悉文献分类法,对分类标引规则理解不透。编辑人员虽然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稿的特征,却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文献分类专业培训,不了解科学的分类体系和科学的分类方法。因此,编辑人员对作者文稿已标注的分类号是否准确,是否分类到位,是否真正反映文稿的学科内涵,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造成校审者只能校审论文而不能校审“中图分类号”的客观现实。

    (2)科技期刊自身对规范化建设重视不够。就高校学报而言,基本上是从事教学的老师兼职或其他职能部门人员半路出家进行学报编排,缺乏系统的图书情报学和编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文稿分类标引质量很难达到规范化要求。

    (3)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机构在评鉴期刊编辑、编排质量时没有将“中图分类号”标引工作是否规范纳入评鉴体系,因此,导致许多期刊将其作为一种“义务”放置文稿中。

    3.其他原因

    有些“中图分类号”标引错误是由于期刊出版印刷有误或是作者打印疏忽而校对不细。如将“TP2”写成“TP1 ”,前者代表“自动化技术设备”,后者代表“自动化基础理论”。

    四、提高科技论文分类标引质量的方法、步骤

    1.重视并规范论文“中图分类号”标引工作。《中图法》是作者和编辑人员必须掌握的文献分类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两者都须给予高度重视。建议作者和编辑人员参加一些专业培训,了解《中图法》的体系结构,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对类表的结构、复分方法、类目注释以及类目含义等都要清清楚楚,才能准确辨类、迅速标引。

    2.严格遵守分类工作程序。分类标引工作不仅要求能准确提炼文稿的主题内容,且要求按照标引规范,准确地将主题分析的结果转换成分类标识。因此,在标引时,须对文稿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概括、提炼为主题概念后,方能做到准确归类。文献分类工作的程序是:分析文献主题→归类→给号→校核。

    3.参照网络数据库协助分类。借助网络数据库完成标引工作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登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http://vip.hbdlib.cn/),键入题名即可查找到相关文献,然后用《中图法》对照核实分类号的准确性。

    4.开展文献分类法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要保证分类标引质量,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还须认真研究文献分类法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及各部类的功能,分析基本大类的框架结构,弄清各大类的立类原则、划分标准及配号规则,对类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另外,还应重视文献分类标引方法的研究。例如,各类型、各种主题、各学科文献分类标引方法研究,综合性科学与综合性知识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研究,新学科、新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研究。为提高标引质量,还应注意研究影响标引质量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文献标引一致性、标引深度与标引方式、标引工作质量控制等。总之,要不断研究文献分类法的理论与方法,才有助于充分、一致、准确地揭示文献主题,提高标引质量。

    “中图分类号”在文献检索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做好科技论文“中图分类号”的标引工作,需要作者和编辑人员共同努力,这一工作做好做细,确保其准确性,不断提高标引质量,使“中图分类号”真正具有实质性的检索意义,为文献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编辑之友》2010年第5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