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心跳骤停的原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跳骤停的原因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

    1.心源性 以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风心病为最常见。

    2.非心源性

    (1)意外事故 如触电、溺水、严重创伤等。

    (2)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各种类型的休克。

    (4)药物作用,如过敏、中毒等。

    (5)各种手术和麻醉意外。

    (二)心跳骤停的类型

    心跳骤停分为三种类型:

    1.室颤 心肌纤维失去协调一致的有力收缩,呈现不规则快速蠕动的状态称为室颤。凡张力弱,蠕动幅度小者为“细颤”,张力强,蠕动幅度大者为“粗颤”。

    2.心搏完全停止 又称心搏停顿或心室停顿。心脏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心电图呈等电位。

    3.无脉性电活动 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其定义为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常规方法不能测出血压和脉搏。心电图示宽而畸形、振幅低的QRST波,频率每分钟在20~30次。

    心跳骤停的三种类型可相互转化,但其后果均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故均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心跳骤停的诊断

    对心跳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和准确,最好能在30s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为主要指标,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跳骤停的发生。切忌对怀疑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虽是心跳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且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跳骤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