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教师角色的特点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角色的特点

    二、教师角色的特点

    总的来说,教师角色具有“完人”特点,且极易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境地。这也是人们感慨“教师难当”、“当教师累”的原因之一。具体来说,教师角色通常呈现出下列特点。

    1.复杂性

    教师角色包含多个角色单元,每个角色单元又有其特有的角色规范。各个角色单元既相互制约,又存在内在冲突。把它们统合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教师角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

    2.制约性

    教师角色的各个角色单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任何一个角色单元扮演的欠缺,都会影响其他单元角色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妨碍整个教师角色功能的实现。例如,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就难以胜任学生的心理辅导者角色;不能很好地领导、管理课堂,就难以成为出色的学生学习指导者;不能妥善处理学生间的各种问题,就难以成为合格的学生团队领导者。对学生转移、发泄到自己身上的不良情绪,要冷静分析、理性引导、合理消解,而不是再发泄到学生身上。

    3.冲突性

    教师的多个角色单元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冲突性。例如,学生心理的辅导者角色,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同喜同悲,给学生以足够的安全感,使学生的心灵无阻碍地向教师开放,带有明显的“个人本位取向”;而学生团体的管理者和警察、法官等角色,则偏重于“集体本位取向”,强调教师领导学生对规则的无条件服从、与集体保持一致,有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权威和纪律的敬畏感,甚至有时还要与学生“斗智斗勇”,先用怀疑的眼光看学生,再通过调查研究逐个排除,找出真正的“肇事者”。

    阅读链接

    教师的角色冲突

    明庆华

    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一名教师要将不同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常常会遇到两个角色同时为他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期望,带来大量行为及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有时不易在对立中找到统一,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如教师既要树立角色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既要履行教员职责,又要如同学生父母一样;既要居于领导地位,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权威与朋友

    班级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正式团体,也是教育的基层单位,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通过班级来管理、教育每个学生。不管教师对学生如何宽容、理解、尊重,不管教师如何允许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教师始终是班级的权威人物。无论是从知识的拥有量还是对班级的控制权来说,教师都应处于绝对优势,且应成为学生们认可的权威,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但为了教育工作的深入、细化,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展开工作,教师还必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此,教师的朋友角色就表现为对学生的热情、同情、关心、爱心、真诚、平等,是一种感情的交往、心理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是有合作的民主态度、亲切关怀学生、精通教学的人。事实上,教师热爱学生,与之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就愿意同教师交心、谈心,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从而更有效。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又不能有失教师身份,更不能失去理智和原则,即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赢得信任而迁就学生,完全由感情支配。因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私人朋友。私人朋友是以个人感情为支配主线的,而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毕竟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和从属关系,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因而,教师不能过分热衷于扮演朋友的角色。如对待学生错误的过分容忍和不批评态度,实质上是对错误的放任和纵容。学校教育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些教师努力追求与学生的一种“好关系”,力求取得学生的好感而放弃与教师集体教育的一致,这是不应该的。

    实践表明,任何没有职业权威、盲目追求学生友谊的教师,其教育效果往往不能得到保证,最终也难以赢得应有的尊重。教师的这种角色冲突,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不能乱摆权威的架子,滥施权威,以致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也不能成为学生的“铁哥们”、“铁姐们”,放弃应有的原则。教师很难同时是一个具有权威的严厉的管理者,又是一个像朋友一般为学生所喜爱的人,这常常使教师陷入苦恼之中。

    2.教员与父母

    教员的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角色的履行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量在迅猛增加,知识传播途径不断增多,教师在扮演教员这一角色时应更突出其指导功能,如指导学生学习,告诉学生怎样和在什么地方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教给他多少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扮演教员角色,这又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求教师如同父母一般可亲,如同父母一般对待自己,尤其是低龄儿童,更是视教师如父母,要求更为强烈。事实上,教师的父母形象在教育过程中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引发一种对学生的父爱与母爱,强化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耐心、爱心。但是教员与父母的角色是有较大差异的,有时是冲突的。孩子对父母的主要期望是可亲,学生对教师的主要期望是可敬。而在学校中,学生要求教师既是教员又是父母,这就要求教师既可敬又可亲。一些教师因受“师徒如父子”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父辈化人格,行为拘谨、呆板,或摆家长架子,对学生过于严厉,易使学生感觉可畏而不可亲;而另一些教师则过分充当父母代理人角色,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的百般呵护上而淡化了教员角色,造成学生在生活上把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对教师的依赖上,既分散了教师的大量精力,影响教学,也不利于学生自理能力和独力能力的培养,使这种教师虽然可亲但难以赢得尊敬。这两种情况都是没能很好解决教员与父母这对角色的矛盾和冲突。

    3.领导者与顺应者

    教师作为领导者,不仅意味着具有权势和特种知识,而且意味着他处于集体中的特定位置,能够指导学生成长,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并影响班集体向目标迈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是和教师有效的引导分不开的,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赖于教师的有效领导。有效的领导者角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又是受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人格,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合理要求。当学生身心发展遇到障碍时,教师不应摆领导者的架子,不应只是批评、训斥,让学生感到畏惧、胆怯,而应随时提供帮助、咨询,给予必要同情和理解,制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这时则要求教师扮演学生的同情者、顺应者的角色。这说明教师作为领导者时,要严格管理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作为顺应者时,又要尊重学生、谅解和宽容学生。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很难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从而带来角色冲突的困惑与不安。

    当今中国的教师角色复杂程度更高,冲突更为激烈。要求教师承担许多本不该承担的任务,而且其中的某些角色单元甚至会毒害教师角色,严重威胁教师的威望和声誉。即便是该由教师扮演的角色单元,往往也存在着要求过高、极端理想的倾向,令教师叫苦不迭。如果说“教师难当”,那么“现今中国的教师更难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