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七珍丹的传说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珍丹的传说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姓韩的宫廷太监,系河北省武强县人氏,在皇宫当差多年,甚为勤快,祖上世代为医。其置身宫廷,虽不是御医,但受世袭影响,通晓医理,精于医术,加之聪慧过人,深得皇室家族赏识。

    在皇宫大内经常有皇室婴儿所患高热不退、夜啼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等急性热病,宫中太医、御医时以白虎汤、犀角地黄汤等清热息风之剂,时难取效,皇室家族甚是急迫不安。此时有人荐见通晓医理的韩太监诊治。韩太监以祖传的药丸,婴儿服后,少则1天,多则3天,热退神清,啼止便通,平安入睡,且饮食增加,恢复较快。慢慢地韩太监的医术在宫内颇有名气。此后但凡小儿发热不退,惊风抽搐,只要服韩太监的药丸,往往药到病除。韩太监因而受到皇室家族的宠信,由此也受到太医及宦官的嫉妒讥笑、讽刺挖苦,并屡遭暗算之苦。韩太监自知无法脱离红墙之内,同时无法摆脱奸宦之害,为使祖传秘方不至失传,将秘方传于郝姓同乡,以绢赠之,上书“欲儿安,七珍丹”。又书天、犀、羚、牛、麝、蟾、沉。郝氏为免遭官祸,借故辞去宫中差职,远迁于山西降州府安家落户。为纪念朋友赠方之恩,郝氏在山西绛州(今绛县)开一药店名叫“德义堂药店”,永做纪念。郝氏的后代将此药方代代相传于今。故七珍丹遂成为山西降州一大名药,家喻户晓,常用不衰,广流民间,被誉为儿科良药,并有“若要小儿安,月月离不开七珍丹”的传说。

    七珍丹为儿科常用中成药,方由雄黄、天麻、天竺黄、全蝎、僵蚕、清半夏、钩藤、桔梗、黄芩、巴豆霜、胆南星、蝉蜕、蟾酥、沉香、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人工牛黄、麝香、朱砂等组成,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用白开水或糖水送服,或暗投入食物中;或同乳共服,空腹服用最好。一般1个月小儿每次3粒,3—4个月每次5—6粒,7—8个月每次8~9粒,满周岁每次15粒,3—4岁每次25粒,5—6岁每次30粒,7—8岁每次35粒,10岁及11岁以上者每次40粒。若未奏效,隔24小时再服1次,最多限服3次。服用一次为1个疗程。有消积导滞、通便泻火、镇惊退热、化痰息风之功,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夹食夹惊,乳食停滞,大便不通,惊风抽搐,痰涎壅盛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