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葡萄褐斑病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葡萄褐斑病

    六、葡萄褐斑病

    1.病 状

    褐斑病仅为害叶片。大褐斑病初在叶面长出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直径达3~0毫米。病斑中部呈黑褐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叶背病斑呈淡黑褐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数可多达数十个,常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直径可达9厘米以上;后期在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孢梗束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干枯破裂,以至早期脱落。

    小褐斑病在叶片上呈现深褐色小斑,中部颜色稍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较明显的黑色霉状物。病斑直径2~3毫米左右,大小比较一致。

    

    img20

    

    图19 葡萄褐斑病

    2.病原物

    (1)大褐斑病,分生孢子梗常10~30梗集结成束状,直立,暗褐色,单个分生孢子梗大小92~225微米×2.8~4微米>有1~6个隔膜。老熟的分生孢子梗先端常有1~2个孢痕。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长棍棒状,微弯曲,基部稍膨大,上部渐狭小,有0~9个隔膜,褐色至暗褐色,大小12~64微米×3.2~6.8微米。

    (2)小褐斑病,分生孢子梗较短,松散不集结成束,淡褐色。分生孢于长柱形,直或稍弯,有3~5个分隔,棕色。

    3.发病因素

    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体在寄主体内发展需要高湿和高温,故在高湿和高温条件下,病害发生严重。褐斑病一般在5、6月初发,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发病较重。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1~2个月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第二年的结果。

    

    img21

    

    图20 葡萄褐斑病病原体

    4.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至第二年初夏长出新的分生孢于梗,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发芽后从叶背气孔侵入,发病通常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段时期,于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第二批分生抱子,引起再次侵染,造成陆续发病。直至秋末,病菌又在落叶病组织内越冬。

    5.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病原:秋后要及时清扫落叶烧毁,冬剪时,将病叶彻底清除扫净烧毁或深埋。

    (2)加强管理:要及时绑蔓、摘心、摘除副梢和老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增施有机肥和喷施磷酸二钾3~4次,提高树体抗病力。

    (3)药剂防治:早春芽膨大而未发前,结合其他病虫害喷3~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6月份开始每10天左右喷1次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或30%苯醚甲·丙环乳油5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喷50%多菌灵800~000倍液。交替应用,效果均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