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国史大纲》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史大纲》


推荐词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基本走的都是大脉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史学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特长,对各时期的政经文变化和原因都有所归纳和总结,严谨而全面,而对历史书籍一般着墨最多的战争方面倒是内容很少。书中对政治制度变化的研究最为完备和成熟,这点也集中体现在他的名作,专门讲政治制度变迁的小册子《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这方面他的权威性应当不做第二人想。

可能是因为处在整个民族最黑暗最无助的时期,钱穆在著作中体现出很多民族主义的立场,对元和清两朝透露出其基本否定的态度。严格上来说这算是小败笔,史学家应尽量客观而少表露立场,不管是民族主义的还是意识形态的,不过处在那种年代,也是情有可原。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中国延续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在文化学术方面,《国史大纲》认为前秦过后,中国的文化学术逐渐开始脱离于宗教与政治势力,以一种平民化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这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

作者在全书中以一种独特连贯的眼光来审视时代的变迁,往往能将一个问题进行跨时代的系统梳理,扩大延伸。如在论及中国古代田制的问题时,书中从晋朝占田到北魏均田,从唐朝的租庸调到两税法,进行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概说。

作者还强调史学要与当下的现实相联系,不能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材料进行单纯的堆砌,那样作出的只是号称客观的无人的历史。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书中的内容处处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发掘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第一编 上古三代之部

第一章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中国史之开始虞夏时代

第二章黄河下游之新王朝 殷商时代

第三章 封建帝国这创兴 西周兴亡

第二编 春秋战国之部

第四章 霸政时期 春秋始末

第五章 军国战争之新局面 战国始末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

第三编 秦汉之部

第七章大一统政府之创建 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 由汉武帝到王莽

第九章 统一政府之堕落 东汉兴亡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 东汉门第之兴起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 秦汉国力兴封外形势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之部

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 三国时代

第十三章 统一政府之回光返照 西晋兴亡

第十四章长江流域之新园地 东晋南渡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 南朝宋齐梁陈

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 北朝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 魏晋南北朝之门第

第十九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上) 在西晋及南朝

第二十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下) 在五胡及北朝

第二十一章 宗教思想之弥漫 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第五编 隋唐五代之部

第二十二章 统一圣运之再临

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圣运下之政治机构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圣运下之社会情态

第二十五章圣运中之衰象(上)

第二十六章 圣运中之衰象(下)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圣运之下之对外姿态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

第六编 两宋之部

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第三十二章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庆历熙宁之变法

第三十三章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佑以下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

第七编 元明之部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蒙古入主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

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

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中)

第四十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下)

第四十一章 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第八编 清代之部

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

第四十四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

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清中叶以下之变乱

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