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时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可能转为心室颤动。颤动时心室完全失去收缩力,使循环停顿,心音、血压、脉搏都不能测到,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心室扑动与颤动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以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锑剂中毒等多见。此外还见于心导管检查、触电、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脏病临终前。心室颤动偶可发生于心脏完全正常,有人称该型心室颤动为“特发性室颤”。心室颤动在下列情况时也易诱发:①心率明显减慢;②低温麻醉或复温时;③酸碱平衡失调;④β-肾上腺素能或交感神经刺激;⑤心肌缺氧,心肌应激性增高。

    心室扑动与颤动产生机制与心房扑动和颤动基本相似,异位节律点发生在心室。

    一、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图20-12)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心律,它持续时间很短,易转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时,心电图上QRS及T波的基本形态消失,代之出现匀齐连续宽大的波动(呈正弦样曲线),节律规则,频率多在180~250/min。扑动波的振幅可决定心肌功能,当功能好时振幅较大。在严重心肌损伤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时),振幅常较小。当心室扑动波的振幅逐渐降低时,将很快转为心室颤动,窦性P波或房性P波多被宽大的心室扑动波所掩盖,仅少数可以见到。

    

图20-12 心室扑动

    二、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处于杂乱而不定形的非同步电活动状态,它可以来自重复性折返激动,也可以来自局部病灶发出的快速电激动。心电图的特点是QRS及T波完全消失,而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极其不匀齐的波群,频率为250~500/min(图20-13),但临床常出现频率较慢的室颤,100/min以下。窦性P波或房室T波多埋于不规则的心室颤动中,仅少数患者可见。细颤可迅速转为心脏停搏。最近临床上将心室颤动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前者系指心室颤动前无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且循环功能较为良好者,电复律的成功率80%,预后较好。心室颤动先兆心电图出现“R on T”的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频发性、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高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细颤前有明显的低电压、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除颤效果不佳,电复律80%无效。

    

图20-13 心室颤动

    近年来,随着电转复的广泛应用,只要能及时查明心室颤动的发生,又能及时而恰当地施行有效的电除颤,在心肌损伤不太严重情况下,往往可以转复为窦性心律。

    若心室颤动振幅细小,应从心腔内注入肾上腺素1mg使颤动波变为粗大,然后再予电击。同时可行心腔内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及溴苄铵,以增加电击之成功率。如无电击设备,可以进行药物除颤,并进行其他一系列的复苏措施。

    三、心室停搏

    心室停搏(亦称心室静止)是指心室长达数秒或更长时间内无QRS波群出现。虽然心电图有细小的蠕动波,但实际上等于停止搏动。一般临床可根据心电图持续2.7s以上的等电位线诊断为心室停搏(图20-14,图20-15)。

    

图20-14 心室自搏心律

    

图20-15 心室停搏

    预后主要决定于心室静止的时间长短,原有心脏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若持续较长时间,不能及时恢复心搏者,则发生阿-斯综合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