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国创新路漫长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创新路漫长

    

    创新制度不会一蹴而就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制度的建立,使创新者能够享受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才保障了创新者的积极性。同时,丰厚的创新收益,也使创新者拥有资金进行持续创新。

    试想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制度,诺贝尔不会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硝化甘油,而爱迪生在发明灯泡之后肯定没钱再去搞其他发明了。

    知识产权,也好建立共享机制。但是,凡事都会“过犹不及”。不知道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创新的成果始终被创新者独享,其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技术垄断。

    一味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于“知识外溢”。而适度的知识外溢,有利于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分享创新成果,对于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国家出口部门的综合竞争力是有积极意义的。以苹果公司的iPhone产品为例,2010年美国该产品的对华贸易赤字虽然高达19亿美元,但我国的贸易增加值却只有7345万美元。由于在华外资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生产,因此,尽管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我国申请登记了诸多的发明专利,但由于其对上下游企业的纵向控制,其对我国技术转移的技术外溢效果并不显著。这样,我国的企业很难从苹果身上学到东西,更难说进行追赶了。

    事实上,发达国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规则制定者”。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他们拥有创新优势和创新垄断,所以制定的法律、规则都是最大程度上维护创新者的利益。为什么微软的软件如此之昂贵?为什么抗艾药物的生产成本非常低但艾滋病肆虐的非洲却得不到普及,而跨国制药公司宁肯限制生产规模也不愿降低价格?如果完全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保护游戏规则行事,我国的技术进步可能永远追赶不上发达国家,我们就永远按照西方国家希望的那样从事低端、低技术含量的行业。

    后来者居上。目前我们被发达国家所诟病的“山寨”、“抄袭”,其实走的是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的道路。前面讲过的德国、日本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不断抄袭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诸多技术。美国在承接第一次产业转移时,从英国抄袭了许多技术,只不过美国在抄袭时,不忘把这些技术在美国国内申请专利,为己所用,然后一本正经地向其他国家收取专利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对战败国德国的技术进行全面模仿,大大提高了苏联的现代化水平,为后来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奠定了工业基础。到最近韩国工业的崛起中,三星、现代少不了对邻国日本松下、丰田的“学习”,更有甚者,现代汽车早期的许多车型就是照搬日本过时的设计。

    虽然领先者总希望,学习者永远不要赶上自己,并制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是他们永远保持自己领先地位的愿望是不现实的。今天,我们许多靠“山寨”起家的品牌,在完成了早期的技术、资本积累之后,开始了独立的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新一代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出口竞争力。

    因此,对于创新,我们一定要用辩证思维看,我们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方面,它能够保障创新企业获得合理的创新收益;另一方面,要使创新的成果适度外溢,从而实现集群收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完全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行事,要有自己的标准和准则。

    构建创新文化与制度

    一个国家的创新,离不开制度,也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培养。

    德国、日本的创新文化。德国成为世界上的创新大国之一,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看似严谨的作风却孕育着创新的火花和思想。

    日本,至少20世纪的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的创新大国,跟他们的“学习模仿精神”和“工匠心态”密不可分。一方面,日本以“山寨”、学习起家。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全盘照搬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而其后,开始全面向更现代的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之余,也会在模仿之中,潜心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做到“二次创新”。

    没有创新文化,创新就无从谈起。英国有两所非常著名的大学:一是剑桥大学,以培养科学家闻名;二是牛津大学,则以培养政治家而著称。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与大学自身文化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化培育了不同的人才。

    在创新文化方面,我国还相对比较欠缺。因为的确有部分国人习惯剽窃,而且剽窃速度很快。比如电影DVD,美国电影大片刚在中国放完首场,第二天你就可以在街头巷尾买到拷贝电影DVD,一张光盘才5块钱。而在美国,一张CD几首歌最便宜的,也卖到19.9美元。如果人人都可以随便copy、都可以任意剽窃,什么东西发明创新出来只要盗版就有钱赚,这样造成的格局就是大家都不会去搞创新了,都没有动力去搞创新了。没有创新文化,创新就无从谈起。

    因此,我国应该从教育、制度两方面入手,着力培养社会的创新观念、习惯,形成创新文化和氛围,我国的科技进步、出口产业竞争力才能有质的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