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形成发展的规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了解思想政治品德的心理结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即网民形成良好的品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实效性也要研究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各种成分在品德培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品德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一般认为,品德和态度一样,也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的。品德的三种成分表现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知。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道德知识),形成道德信念,发展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它可以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道德情感是一个从外控向内控转化的过程,一旦获得了某种内在的情感,他就能产生道德动机作用。

    道德意志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知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拟订行动计划、选择行动决策、调节内外活动、克服行动中一切困难和障碍,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外化的表现,也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借鉴品德形成的有关理论

    不同的理论家对道德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价值辨析论及社会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1)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发展阶段论最初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后被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L.Kohlberg)继承和发展。他们两人都是通过设计一些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进行道德判断,从而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知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该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并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又细分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又细分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和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此时,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又细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如下特征:①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②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③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④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道德价值观辨析理论

    在德育心理领域中,价值观辨析理论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德育心理学家拉斯(L.Raths)提出,并经西蒙(S.Simon)和哈明(M.Hamin)等人加以发展而成的。其主要代表著作是1966年出版的《价值观与教学》,该书集中阐述了价值观辨析的基本理论和价值教育的方法。价值观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意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为了让这些潜在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就必须经过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辨析。辨析的基础形成是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考虑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它的根本点就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通过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它们价值体系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价值辨析理论在对个体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发展了许多应用性赋值策略。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班杜拉认为人们的道德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特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育者仅仅对学生进行口头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言行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身教重于言教”。社会学习理论还认为,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是强化,表扬鼓励是正强化,批评惩罚是负强化,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以上理论中,道德发展阶段论侧重于道德认识的研究,道德价值观辨析理论侧重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研究,社会学习理论则侧重道德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理论进一步探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