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以太网的结构和分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太网的结构和分类

    2.5.1 1Gbps以太网的结构和分类

    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z于1998年6月获得批准,它为三种传输媒质定义了三种收发器: 1000BASE-LX用于安装单模光纤,1000BASE-SX用于安装多模光纤,1000BASE-CX用于平衡、屏蔽铜缆,可以用于机房内设备的互连。IEEE 802.3ab定义了在5类线的基础上运行千兆以太网1000BASE-T的物理层,并在1999年6月得到批准。图2-25是千兆以太网的结构、功能模块以及两个标准的关系图。

    千兆以太网标准继承了IEEE 802.3标准的体系结构,分成M AC子层和物理层两部分,同时采用相同的帧格式和帧长度,保证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帧结构之间的向后兼容性。

    img41

    

    图2-25 千兆以太网结构、功能模块和标准

    MAC子层通过千兆媒体无关接口(GM II)发送或接收数据帧。GM II设计成允许M AC子层以标准方式测试是否存在符合千兆以太网标准的物理层。与快速以太网相比,千兆以太网在媒体无关接口上发生了变化,通过媒体无关接口的数据位由4位扩展成8位。

    以太网物理层支持的媒体主要面向光纤,此外考虑了升级和兼容,同时支持短屏蔽铜缆以及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物理层定义了在千兆以太网上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时的电气信号、链路状态、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电路系统。为了实现这些功能,物理层又分成以下几个子层:

    ● 物理编码子层(PCS):将GM II所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其适合在物理媒体上传送。根据一定的编码格式负责对数据译码。在千兆位以太网中,不同媒体如光纤、铜缆中对信号的编码方式是不同的。

    ● 物理媒体附加子层(PM A):生成发送到线路上的信号,并接收线路上的信号。编码完成的信息字传输和接收时上传前需要进行串行化或非串行化处理。

    ● 物理媒体相关子层(PMD):提供与四种媒体相关的物理连接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