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与影像相关的眼部解剖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与影像相关的眼部解剖

    

    (一)眼眶(orbit)

    由额骨、颧骨、上颌骨、腭骨、泪骨、筛骨和蝶骨组成,呈四棱锥形,包括四个壁、两个裂和视神经管。

    1.眶壁(orbital wall)

    (1)上壁:即眶顶,前部为额骨水平板,后部为蝶骨小翼。

    (2)下壁:即眶底,主要为上颌骨眶面,前外部为颧骨眶突,后部为腭骨眶突。

    (3)内壁:由前到后依次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小翼。

    (4)外壁:前1/3为颧骨的眶突,后2/3为蝶骨大翼。

    2.视神经管(optic canal)

    (1)组成:由蝶骨小翼及蝶骨体围成的骨性管道,主要是蝶骨小翼。

    (2)内容物:视神经、眼动脉。

    (3)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3.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1)组成:上缘为蝶骨小翼,下缘为蝶骨大翼。

    (2)内容:三叉神经眼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以及眼上静脉。

    (3)作用:沟通眼眶和颅腔。

    4.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1)组成:外侧为蝶骨大翼,内侧为上颌骨眶突。

    (2)内容: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及眼下静脉分支。

    (3)作用:沟通眼眶、翼腭窝、颞下窝。

    (二)视神经(optic nerve)和视神经鞘(optic nerve sheath)

    1.视神经

    (1)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属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纤维传导束。

    (2)视神经纤维大部分是有髓鞘,但无神经膜(Schwann鞘),在各神经纤维之间有各种神经胶质。

    (3)视神经全长为35~50mm,分4段,球壁段:神经纤维聚集于视盘,穿筛板,移行至眶内段,正常情况下很难显示;眶内段:从眼球到视神经管眶口,最长,为20~30mm;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4~9mm;颅内段:视神经管后缘至视交叉,长3~9mm。

    2.视神经鞘脑膜的延续,与脑的被膜一样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与颅内的蛛网膜下腔相延续,因此当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常常也引起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视盘水肿。

    (三)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

    1.直肌

    (1)共4条,分别为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外直肌。

    (2)起源于眶尖的总腱环,此环也称作Zinn环,为结缔组织环,围绕在视神经孔周围,跨越眶上裂,动眼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的鼻睫神经在总腱环内通过,滑车神经、额神经及泪腺神经在总腱环外的外上方通过。

    (3)四条直肌分别止于眼球的巩膜,上直肌止于角膜上缘后方7.7mm处,内直肌止于鼻侧角膜缘后方5.5mm处,下直肌止于角膜下缘后方6.5mm处,外直肌止于颞侧角膜缘后方6.9mm处。

    (4)上直肌长约41.8mm,宽约10.6mm,止腱长约5.8mm。

    (5)内直肌长约40.8mm,宽约10.5mm,止腱长约3.7mm。

    (6)下直肌长约40mm,宽约10mm,止腱长约5.5mm。

    (7)外直肌长约40.6mm,宽约9mm,止腱长约9mm。

    2.斜肌包括上斜肌和下斜肌。

    (1)上斜肌起源于总腱环的内上部及视神经管上缘的眶骨膜,沿眶顶及眶内侧壁之间的内上角前行直达眶上缘附近,穿绕由软骨构成的滑车(25岁以上滑车可钙化),转向后外,在上直肌下方向后外转折,在上直肌与外直肌之间止于眼球赤道后方的巩膜。长约60mm,肌腱长约30mm(滑车前长约10mm,滑车后长约20mm)。

    (2)下斜肌起源于上颌骨眶面泪沟外侧近前缘处,斜向后外,止于眼球下面赤道后方的巩膜。长约37mm,肌腱长2~3mm,宽约9.5mm。

    3.上睑提肌

    (1)起自视神经管前上方的眶壁,在上直肌上方向前走行,前端成为腱膜,止于上睑的皮肤和上睑板。

    (2)上睑提肌肌腹和上直肌在一起走行,称为眼上肌群,CT冠状面或斜矢状面很难将二者分开,冠状面或斜矢状面T1WI可通过显示二者之间的脂肪而辨认。

    (四)眼眶内神经(视神经除外)

    1.动眼神经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2.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3.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4.三叉神经眼支

    (1)接受来源于眼眶和眼睑的感觉。

    (2)入眶后分成3支:泪腺神经、额神经和鼻睫神经。

    5.三叉神经上颌支通过圆孔入翼腭窝,经眶下裂入眶即眶下神经,再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发出小分支分布于下睑、鼻外和上唇的皮肤。

    (五)眼眶内血管

    1.眼动脉

    (1)从颈内动脉发出,通过视神经管进入眼眶。

    (2)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眼动脉的第1分支。

    (3)发出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并经颅底的相应孔道,最后分支分布到鼻腔。

    (4)终末支包括泪腺动脉、额动脉和鼻睫动脉。

    2.眼静脉

    (1)眼上静脉:位于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自眶上裂入海绵窦。

    (2)眼下静脉:来源于眼睑底部弥漫的血管丛,向后汇合为两支,主支在进海绵窦之前与眼上静脉吻合,另一小支向下走行,于眶下裂后方进入翼静脉丛。

    (六)泪器

    1.泪腺(lacrimal gland)

    (1)被上睑提肌的Whitnall韧带分为上方较大的眶叶和下方较小的睑叶。

    (2)眶叶位于眼眶泪腺窝内;睑叶位于前下方。

    (3)泪腺的前部以薄层脂肪与眶隔相接,后方与深部脂肪连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腺的前部脱出到眶隔的前方称为泪腺脱垂。

    2.泪道

    (1)泪囊窝:位于眼眶前内下方,前界为上颌骨的泪前嵴,后界为泪骨的泪后嵴。泪囊窝平均宽约7mm,长约13mm

    (2)骨性鼻泪管:泪囊窝向下伸延至下鼻道的部分,下口位于下鼻甲前端向后16mm处。鼻泪管平均长约13mm。

    (3)引流途径: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汇合成泪总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七)眶脂体

    1.为眶内各种组织间的充填物。

    2.中央部分即肌锥内间隙部分,由疏松连接的脂肪小叶构成。

    3.周边部分即肌锥外间隙部分,由结合较致密的脂肪小叶构成。

    (八)眶的骨膜和筋膜

    1.眶骨膜

    (1)除眶缘、裂、孔、缝、泪囊窝和滑车凹等处与下方的骨质紧密愈着外,一般疏松地附着于眶壁上。

    (2)通过眶上裂和视神经管后分为两层:内层与硬脑膜相延续,外层与骨膜相接。

    2.眶筋膜包括眼球筋膜和肌鞘膜等。

    (1)眼球筋膜:也称Tenon囊,为一薄层纤维膜,前方起于角膜缘外2mm处,后方围绕于视神经。眼球筋膜与眼球间为一潜在腔隙,其间有松散的小梁。

    (2)肌鞘膜:6条眼外肌的鞘膜除与肌束相延续外,还有系带与周围组织相连。

    (九)眼睑

    1.分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纤维层和睑结膜。

    2.肌层包括轮匝肌、上睑提肌和Müller肌。

    3.眶隔与睑板组成纤维层。

    (1)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是眼睑的支架组织,长约29mm,厚1mm,睑板内有大量与睑缘垂直走行的睑板腺,睑板腺是一种变态的皮脂腺。

    (2)眶隔为一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膜,周围与眶缘骨膜相连,中央则与睑板前面附着,形成眼睑与眼眶间的隔障,分为隔前间隙和隔后间隙,眶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炎性渗出或出血在两者间互相蔓延。

    (十)眼眶间隙

    1.包括肌锥内间隙、肌锥外间隙、骨膜下间隙和巩膜周围间隙等。

    2.肌锥内间隙由4条直肌围成,主要为脂肪充填,内有视神经通过。

    3.肌锥外间隙指肌锥与眶骨膜之间的间隙,主要为脂肪充填。

    4.骨膜下间隙指眶骨膜与眶骨之间的潜在间隙,常见病变包括骨膜下血肿、脓肿等。

    5.巩膜周围间隙指Tenon囊与眼球壁巩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常见病变包括出血、炎症和眼球内恶性肿瘤侵犯等。

    (十一)眼球

    1.分层 分3层。

    (1)外层: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2)中层:为葡萄膜,从后向前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3)内层:为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

    (1)前房:位于虹膜之前,内为房水。

    (2)后房:位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内为房水。

    (3)晶状体:透明的双凸面圆盘结构,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含大量蛋白质,是人体软组织中CT值最高的组织。

    (4)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9%。玻璃体包括玻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和中央管三部分,中央管为玻璃体中央的空管。

    (十二)视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皮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