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

    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一起组成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最具活力、经济规模最大的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经济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和浙江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很快。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形成所谓“苏南模式”,而浙江则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形成所谓“温州模式”。相反,上海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转轨滞后,经济增长速度连续数年低于全国水平,从而拉低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增长速度。90年代开始的浦东开发激发了上海经济的活力,使上海经济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并以上海为龙头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1992~2005年,上海、江苏、浙江地区生产总值[1]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2.12%、13.23%和13.61%,不但远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也高于9.40%的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1)。

    img1

    

    图1-1 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5年各期,全国及上海、江苏、浙江2005年统计公报。

    2.经济总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至1991年,由于上海经济增速放缓的“拖累”,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91年达到最低点。1991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1年的13.77%增长到2004年的24.91%。2005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达到40781.07亿元,占全国的22.37%,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9143.95亿元、5.02%,18272.12亿元、10.02%,13365亿元、7.33%(详见表1-1)。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分别居全国第七、第四和第三位。[2]长三角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从1991年的21.26%增加到2005年的26.01%,达到19824.9亿元,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的生产总值及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155.23亿元、5.45%,9326.67亿元、12.24%,6343亿元、8.33%。

    

    表1-1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

    img2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5年各期。2005年数据引自全国及上海、江苏、浙江2005年统计公报。

    3.经济发展水平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05年,上海、江苏、浙江的人均GDP分别为67222元、24446元和27287元,分别居全国第一、五、四位(第二、三位为北京、天津),远远高于全国13944元的人均水平,也高于广东、山东、福建等沿海省份(见表1-2)。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的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江苏、浙江的人均GDP分别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1.13倍和87.3%,到2005年,江苏、浙江的人均GDP分别达到全国人均GDP的1.75倍和1.96倍(见表1-3)。

    

    表1-2 2005年长三角人均GDP

    img3

    

    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海采用户籍人口计算,其他地区采用常住人口计算。

    

    资料来源:各省市2005年统计公报。

    

    表1-3 1978~2005年长三角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比较 单位:元

    img4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5年各期。2005年数据来源于各省市2005年统计公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