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技术产权交易所全国联合系统商业模式研究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技术产权交易所全国联合系统商业模式研究

    附专题研究 技术产权交易所全国联合系统商业模式研究

    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和论述,可以明确地得到这样的结论:风险投资是一个新兴的新型的金融支持体系,该体系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资本市场体系,是专门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的资本市场。根据哈佛大学勒那教授的研究,美国没有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在三年中有90%的会死掉;同时,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的创新速度是那些没有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的三倍。这从另外的角度告诉我们,我国要创建自主创新型的国家,如果没有风险投资支持,其速度将是极其缓慢的。为了能够很好地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必须建立风险投资的金融支持体系,创造风险资本市场的环境,为风险投资金融支持体系提供新型运行范式需要的市场机制上的支持。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应该如何创建呢?

    根据课题的研究,我们曾对深圳、上海、北京、成都、青岛、江苏、沈阳、广州等地的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创建以及运行情况,做了实际专访式的调研,还专门召开了五次交流会议,就我国技术市场以及技术产权交易所市场的问题,与会者取得了共识,并就大家期望联合创建中国统一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即中国特色的风险资本市场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就大家研究的结论进行论述。

    1.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其初始标志是1981年发行国库券。1990年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继建立,标志着证券交易体系开始走向规范。1992年,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员会成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证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至此,中国资本市场初具框架。

    我国资本市场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争论和探索中坚定前行,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从实物证券到无纸化证券,从手工作业到电脑化作业,从有形席位到无形席位,从区域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从单一产品市场到多元化市场,资本市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市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路程。截至2005年12月底,中国境内沪深两交易所上市公司1381家,市价总值32430.28亿元,流通市值10630.52亿元,通过沪深市场累计筹集资金8370亿元,投资者开户数7336.07万户。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国有企业经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对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实现快速扩张、迅速将企业做大做强,对实现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重组、达到最佳配置、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本市场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手段不断创新,清算体系不断完善,法规建设不断健全,监管措施不断规范。特别是自2005年4月29日起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截至2006年3月底,参与股改的公司总数达到700多家,占A股公司家数的50%以上;深沪两市参与股改公司的总市值已超过2万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60%以上,完成股改公司的总市值则占两市总市值的35%左右。多年来制约和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性障碍即将消失,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夯实了基础,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主要问题如下。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缺乏一个安全、高效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支撑。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及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作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目前我国单一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还难以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

    (2)社会的投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一方面,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单一的市场层次下缺乏金融支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不匹配既阻碍了经济成长,又加大了金融系统风险。

    (3)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及资产重组产生了股权流动的大量需求,现有的单一层次市场无法高效率地提供相关服务。

    (4)投资者群体分化,单一层次市场容纳不下明显的投资偏好差异,不利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基础的进一步壮大。

    (5)1000余家上市公司明显分化,风险特征落差大,单一层次市场结构使得市场风险甄别机制不健全,风险揭示能力下降,加剧了市场风险。

    由此,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建设之间出现以下两大问题:

    (1)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为:其一,在全国企业的整体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亏损数量在逐年增加;其二,在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证券市场不仅不能反映经济成长(发达国家将证券市场称为经济的晴雨表)的预期,反而背离经济成长运行。其三,资本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效率低下,相当数量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被包装上市,而这些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等根本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赢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大量的金融资源被这些没有能力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掌控,而国民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大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所能获得的金融资源却非常少,万千中小企业嗷嗷待哺。

    (2)投资者无法从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体现在:其一,资本市场的利益分配严重扭曲。以股票市场为例,1991—2005年5月,A股市场为国家上交了2119亿元印花税,为证券公司创造了2158亿元的佣金收入,出资额约为7830亿元(按发行前净资产计算)的非流通股东(主要为国有股东)分得2348亿元红利,而出资额为8306亿元的流通股东仅仅分得759亿元,扣税后仅为607亿元[1]。其二,截至2004年底,中国共有109家H股公司、84家红筹股公司在香港地区上市,在美国上市企业达36家,在新加坡上市企业达47家,另外还有大量的“A+H”等两地上市公司,海外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达22098亿元人民币,已远远超过同期沪深股市11688亿元人民币的流通市值。大量优质国企境外上市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国民财富的严重流失[2]。首先,2004年,股票发行价格的平均市盈率,在境内主板市场上为17.59倍,中小板市场上为17.14倍,而境外上市的发行价格大多在10倍左右。其中,香港主板(美国主板基本相同,因为是ADR发行)低于境内主板28.8%,香港创业板低于国内中小板45%;新加坡主板低于香港主板23.4%,新加坡创业板低于香港创业板22.8%。这实际上意味着,按照境内股市的发行价格计算,境外上市流失了20%以上的价值。其次,为了维护境外上市的股价水平,一些行业(尤其是移动通讯)长期维持境内的高收费,导致了国民财富的流失。再次,通过离岸注册的方式实现境外上市导致了境内税收资源的流失。最后,一批境外战略投资者鉴于通过境外上市可获得股份溢价收入,因此,运用种种方式争取以较低的价格先期入股,这也导致了国民财富流失。200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800多家上市公司盈利1000多亿元,而同期香港股市,中石油盈利696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盈利356亿元,两家公司的盈利就相当于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盈利总和[3],中国境内投资者失去了分享国家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

    资本市场的存在价值和功效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讲是资本市场在完成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功能时所体现出来的效能[4]。评判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果,就是该资本市场能否在有效地促进经济快速成长的同时又能够使该经济体的投资者、居民能够享受经济成长的持续效应。由此看来,我国“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离真正的成熟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艰难之路

    (1)地方场外交易市场——宏观调控的牺牲品。

    1990年深沪两交易所相继挂牌开业以后,与之对应的证券场外交易或明或暗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1992年北京开通STAQ和NET两个交易系统后,各地在争办第三家交易所的同时,为满足众多地方中小企业的上市要求,开始自发地探索证券场外流通渠道。在经历了黑市交易、单一柜台交易之后,到1993年为完成国务院批准的试验任务而建立的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正式挂牌,地方性股票交易市场开始以有组织的形式独立存在。此后地方性交易市场在全国形成泛滥之势,据统计,到1997年11月份,全国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地方性股票交易市场。这些区域性市场在各地政府行政力量干预下,争市场、争企业;为扩大辐射范围,违规批建营业部;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监管不力,风险积聚,危及社会稳定。于是,在亚洲金融风暴迭起的大背景下,国家对地方证券市场给予了全面清理。尽管场外交易市场确实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尽管它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为了稳定、规范金融市场,被称为中国主板市场必要补充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渠道的场外交易市场在阵痛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2)创业板——难产变为中小企业板。

    1998年起,从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出发,有关部门便提出了在深圳建立创业板的构想,其初衷是给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降低上市门槛,以促进其迅速发展。1999年12月全国人大对《公司法》做了一处修改,即“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标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更是为此打开了法律通道。但是随着网络科技泡沫破灭,纳斯达克市场综合指数在2000年3月创出5048点高位后持续大幅下跌,2001年4月收于1724点,跌幅达65.8%,受此影响,全球创业板市场阴跌不止,香港创业板的跌幅甚至达到80%。我国管理层在如何完成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如何控制其风险方面显然存有疑虑:一是一步到位推出创业板市场所需要的基础性制度供给条件,如社会诚信体系、市场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二是投资者成熟程度与创业板市场健康运行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是海外创业板市场目前还没有相当成熟的范例。有些人甚至担心创业板会因此成为公开的赌场。创业板暂被搁置,深交所由此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与求索。

    2002年11月28 日,深交所在“关于当前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议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创业板建设”。其依据为:第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对创业板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在扩大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下,创业板市场可以发挥现有市场难以发挥的巨大作用;第二,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已渐趋稳定并正在恢复,创业板启动的市场环境日益成熟;第三,创业板市场各方面的准备已经比较到位,风险防范措施和监管手段已比较严格,创业板市场风险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可望等待持续和稳定发展;第四,创业板出台适度推迟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加冷静和理性地看待创业板,消除了盲目乐观和浮躁的市场心态,使我们成功避免了一次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但若长期推迟,则会给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板市场发育和我国证券市场规范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海外创业板市场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的大环境下,2004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尽管中小企业板块以“两个不变”为原则还是作为主板市场的一部分,但这也是在现有条件下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现实选择,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需求迫切,政策、法律具备——多层次资本市场希望在明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平均9%的速度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力量。但是融资制约、公司治理不完善和科技开发能力不足,又是中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对三个关键因素的把握:一是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能否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脚步并实现产业化;三是能否解决人口大国空前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启动民间投资、推动科技与资本结合方面的三大机制[5]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的目标,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强调要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继续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逐步改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股份转让制度。这一切为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更大的突破在于,2005年底新修订的《证券法》第39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第10条对公开发行证券行为进行了界定,第13条对公开发行新股条件的原则性规定为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了弹性空间,公司可以进行私募融资,第48条证券上市交易的核准权由证监会下放到证券交易所等等,这些都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奠定了制度、资源基础。多层次资本市场终于又一次看到了希望所在。

    3.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于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上几乎都承认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实证检验却难以得出这一结论。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其规模的扩大已经与经济增长产生了微弱的正向作用,然而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不明显,资本市场规模的大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强[6]。在2001年起至今我国股市出现了连续近6年的调整,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资本市场的前途与功能产生了争议,很多人认为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极其低下,市场的EVA为负值。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就是单一的、行政管制的主板市场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多层次的企业融资的需求,资本市场的布局和功能定位不合理,以及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行政特征明显、市场缺乏微观效率、证券市场股权割裂等,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有极强依赖性,融资能力下降,不能很好地显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趋势,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无法从资本市场上分享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渐解决,多年来困扰资本市场的很多历史难题也陆续开始付诸解决,当前资本市场上面临的最大发展桎梏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完成。

    从前述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体现在如下主要方面。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治理瓶颈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丰富和活跃市场、推进技术创新、拉动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2004年中小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13219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685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685.7亿元,利润6426.5亿元,上缴利税11784.7亿元,解决了5232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最近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未来20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企业[7]。但尽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却又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融资难和治理结构的缺陷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设定不同的上市条件和标准,可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对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将是极大的提升。2003年福布斯最佳200家小企业中,有18家印度企业上榜,而中国上榜企业只有1家。印度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远超中国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有20余家证券交易所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中大多数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支持下,印度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治理结构和竞争力的中小型上市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决定了我国资本市场应把服务于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应该在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到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原因除科技水平上的差距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高新技术商业化程度低,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足是高新技术商业化程度低的原因之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研究开发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具有较高的风险,同时,高新技术企业都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它的启动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是在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早期,高新技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上的产权交易,为企业风险资本提供介入渠道,实现技术和风险资本的高效结合。二是在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后,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仅靠风险投资难以满足其需要,但是,商业银行的资金首先追求的是安全性,当企业稳定发展、蒸蒸日上时,银行的支持比较明显;当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时,银行很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始几个阶段往往缺乏业绩支持,很难通过在主板上市募集资金。因此,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将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②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由于风险投资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以股份增值作为报酬,所以客观上要求当股份增值后能够退出变现,当投资失败后也能快速退出市场,就风险投资体系来说,退出机制扮演着动力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的双重角色。缺少健全、多渠道退出机制的风险投资体系是无法正常运作的。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风险投资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其成功因素之一就是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美国风险投资提供了多样化的退出渠道[8]。据调查,从2002年开始国内创投业就在萎缩,在2002—2004年,中国创投企业投资总量从581.5亿元减少到497.7亿元,国内创投企业从294家减少到217家,如此多的创投机构倒闭的首要原因就是所投风险资本找不到退出渠道,所投资本无法变现投入新项目,资本沉淀、固化、无法循环使用,导致后续经营无以为继[9]。因此,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具有不同投资趋向的风险资本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投资退出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风险资本进入,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对不同类型风险资本的特殊要求。

    (3)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是优秀企业的代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行者,是带动行业成长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上市公司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市公司出现大量违规造假、盲目圈钱、业绩下滑、欺骗投资者的现象,既有本身经营管理等问题,又有市场制度安排等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4)有效的金融市场是国家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保证中国经济能取得瞩目的成就。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融资结构不均衡是长期困扰我国金融体系的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从海外成熟市场的数据来看,发达国家的社会总融资额中,直接融资比例通常在60%左右,而我国资本市场这一比例一直偏低。2004年全年国内非金融机构贷款、股票、国债和企业债融资的比为82.9∶5.2∶10.8∶1.1;2005年的数据为78.1∶6.0∶9.5∶6.4。这样畸形的融资结构造成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高度依赖,整个社会的融资风险几乎全部集中于银行,这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基础性诱发因素[10]。国内高达46%的储蓄率使得大量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金融资源严重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以沪深主板市场为主的单一资本市场不能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不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这是造成近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不能吸引资金进入市场。②投资者在资金数额、信息处理能力、投资心理、投资取向、资金期限等方面不尽相同,由此,他们的投资需求相当复杂,现在的单一市场层次容纳不下明显的投资偏好的差异,不利于证券市场投资者基础的进一步壮大,1000余家上市公司明显分化,风险特征落差大,单一层次的证券市场结构使得市场的风险甄别机制不健全,风险揭示能力下降,加剧了市场的风险。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美国金融系统拥有了更多的“备用轮胎”,企业的资金来源于无数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从而降低了一个“凹坑”就导致爆胎误车的可能性。

    因此,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内在需要,又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4.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创建,是在我国有15年历史之久的技术市场背景下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各个省市相继建立技术市场,为广大的科技成果持有者转化其科技成果提供快捷的通道。但十多年下来,这些技术市场运作得不尽如人意,往往是有场无市。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以及人们对新经济认识的深化,技术市场已远远不能适应科技企业创业的需要。为此,技术产权交易所顺应了这样的需求而被创新出来。

    五年多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为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冷静分析一下我国技术产权交易所创建以来的情况,不难看出他们可能会遇到与技术市场同样的困境。

    (1)对技术产权交易所的资本市场功能定位认识不足。

    近年来,人们对技术产权交易所“身份”的认定一直有争议,有的将其称为“中国的创业板”,有的将其定位于“柜台交易市场”,还有的说它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从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以及创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对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定位认识,都不能够很好地揭示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内在功能实质和外延功能实质。

    随着社会企业日益多样性,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征,大约可以分为三大市场体系:其一是传统的金融市场,服务的主导对象是成熟的企业或产业,包括债券市场、证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其金融学理论代表是“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其二是金融衍生市场,它服务的主导对象是防范由于利率或汇率的波动导致贬值的金融资产,金融学理论代表是“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理论;其三是创业资本市场,它服务的对象是非成熟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投资,金融学理论代表是“组合投资与创业定价”理论。

    显然,在三大金融市场体系中,前两者的市场体系、运作机制和有关理论基本上是成熟的,而后者的市场体系、运作机制和有关理论,则处在探索构建和研究之中。相对于成熟性企业和金融资产而言,由于创业企业群体的复杂性和庞大性,该金融市场服务的体系也是极其庞大和复杂的,其核心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构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新经济的增长点。根据这样的宏观分析,技术产权交易所作为创业资本市场的载体,它的功能远远不止于科技成果转化,它要为科技企业创业整个的技术经济过程服务。

    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不难理解现在我国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困境。所以,要推动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发展,必须以新的理念来认识和理解新兴创业资本市场的金融经济价值和功能定位。

    (2)对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对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发展支持力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层面,而是要从更广泛的领域给予支持,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技术产权交易所的金融经济价值和创业经济价值。技术产权交易所作为新兴创业资本市场的载体,其功能定位、运作技术、盈利模式等,都还不甚清晰。所以,需要的是一个以激励性和系统性为主导的政策体系,而不是制约性法规政策体系。

    这一法规政策支持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业务范围创新的法规政策;科技企业创业技术经济过程融投资以及业务范围创新背景下各类非上市企业股权交易流程及其规则的法规政策;科技企业创业价值评估以及其他企业股权价值评估的规则和方法的法规政策;技术产权交易所自身赢利机制的法规政策;技术产权交易所自身管理机制的法规政策;技术产权交易所经济风险防范的法规政策体。而目前各地一般只有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依据。

    在法规政策创新的前提下,还要制定有关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创新的法规政策体系与国家现行法规政策有矛盾的地方。现有的国家法规政策主导上只能适应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需要,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将会使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发展受到时间成本的打击,从而步技术市场的后尘。等到这些国家法规政策体系一一修订完善之时,我国的技术产权交易所很可能已经没有现在的经济价值了。

    考察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以及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中心的构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息息相关。今天抓住了机遇,将来国际性的创业资本市场的中心就完全有可能建立在中国,我们就会赢得历史机遇的挑战。

    在这一体系中,有一项法规政策最为重要,就是如何实现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全国联合交易,包括统一的交易内容范式规定,统一的交易流程规定,统一的交易规则规定,统一的交易收费模式、管理体系规则、创新步伐协调规定等等。这些统一性的做法,将是我国技术产权交易所发展战略的必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面临WTO挑战迎接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仍然实行过去的行政割据,或者是个个都想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违背了市场经济区域经济性特征规律的要求,反过来受到这些规律的制约。

    (3)对技术产权交易所创业融投资技术研究不深。

    由于技术产权交易所承担着创业资本市场的功能,它的运作和管理既不同于传统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也不同于金融衍生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创业融投资技术,是一项全新的金融市场技术问题,从理论上研究清楚,实践上探索深入,是技术产权交易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载体的创业资本市场,完全不同于劳动力、资源市场等要素市场。它构建的是使创业资源与金融资源快速结合的市场体系。这样的市场体系,除了要做好一般性的信息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发现价值与增值价值的服务。

    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发现价值服务,是指针对创业资源而言,技术产权交易所要为创业资源的未来创业价值,通过创造价值评估的方法,提供系统的价值揭示及其投资收益的价值揭示,使得该创业资源能够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并进行创业。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增值价值服务,是指在发现价值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财务顾问、管理顾问、投资顾问、市场顾问、法律顾问等一系列服务,促使创业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有效、快速、低成本结合,实现创业资源的创业经济价值和金融资源的风险投资经济价值。由于创业资源的多层次性和多系统性,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发现价值服务和增值价值服务,同样有着多层次性和多系统性。

    多层次性和多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三大层次和三大系统上,其一是新兴的技术形成的创业资源价值,其二是为传统工业经济体系服务的新技术形成的创业资源价值,其三是为传统农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的新技术形成的创业资源价值。在这三大层次和系统之下,还有着各自的子系统和层次。各大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是紧密关联互相制约的,所以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市场空间极其巨大,同时业务内容也很繁复,服务技术难度很大。如果政府现在不能够给予技术产权交易所更多的支持,促进其业务范围内容的加速创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市场功能价值将会被其他载体所取代。

    发现价值服务和增值价值服务,是技术产权交易所生存发展、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世界各个金融中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中心,是因为它的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有价值。所以,对技术产权交易所服务功能的融投资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是我国技术产权交易所自身创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发现价值服务与增值价值服务,是一组完全超越了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常规性中介服务的高级层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有些是已经被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有些还在等待我们的经济实践的深化,需要我们以全新的理念来理解,以全新的理论来解释。所以,各地政府不应简单看待技术产权交易所的经济价值。

    5.技术产权交易所全国联合系统商业模式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科技企业创业以及风险投资的兴起,也就是近20年的事情,其中很多相关知识并没有被普及,有的甚至还有误解。国外已经形成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主要是以私募为核心的,而非公开性的,所以国内对其了解得很少,做些研究的就更少了。我们从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角度,深入到了这个层面,才对风险资本市场有了一些研究和认识的深化,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提出了如下的商业模式。

    如附图6.1所示,首先是由达成共识的几家技术产权交易所(文中简称发起机构)共同出资研发并创建的联合系统,该系统是独立于任何一家技术产权交易所的软件系统,可以被发起机构使用,也可以被其他愿意参加的机构使用,也可以被外国的有关机构使用。凡是使用该联合系统的机构,均要缴纳联合系统的使用费,或者以会员制方式使用。

    如附图6.1所示,联合系统作为一个软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交易的信息化平台,大家共同出资创建,其研发投资额是比较小的,能够集中全国一流的专家甚至聘请外国专家来一道研究,建立出一个全国最高水平的技术产权交易系统,同时该系统的运营管理也是独立的,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img35

    

    附图6.1 联合系统的创建与使用模式示意图

    6.联合系统的业务模式

    根据大家多次会议的讨论,依据北京熊焰的整理以及达成的共识,认为联合系统的业务范围大致如附表6.1所示。

    

    附表6.1 技术产权交易所可能的业务范围

    img36

    

    表中:□表示可做的业务。

    *表示核心的业务。

    根据对附表6.1的分析,可知作为一个新型交易市场,可做的业务内容很多,但在中国现有情况下,需要有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步骤考虑。

    附表6.1中“*”所示的业务内容,当是我们现在必须控制的核心业务,而且这些业务,是将来整个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命脉所在。特别是为科技中小型企业的融投资服务,是我们现在切入资本市场的机会,也是我们建立新兴的新型的创业资本市场的基础。为科技中小型企业服务的融投资市场,是一个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平台。

    附图6.1所示的联合系统,首先是围绕着核心业务展开的商业模式,必须是大家能够共享的,这样才可能获得规模经济性。同时又必须是低成本的,这样才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另外还必须是有经济价值的,这样才可能使得大家的支持有持续性。

    附表6.1中“*”是联合系统必须做好的,而且有着巨大知识服务价值的业务工作范围。这些工作与核心业务工作是紧密相关的。这些工作做得不好,必然会影响核心业务的扩展和质量。实际上现有的各个技术产权交易所所做的服务工作,还仅仅是常规的中介服务,导致了有意愿来获得融投资服务的客户,往往得不到增值服务,而不愿意到技术产权交易所来寻求服务。所以增值服务的方式及其价值获得,以及为核心业务奠定基础的各项工作,还有待于联合系统认真研究和进一步探索。

    附图6.2所示,给出了核心业务的分析图,该核心业务图,从创业所需要的信息、资本、各种服务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创业的技术经济链与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业务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将来的合作是围绕着这样的基本内容展开的。

    img37

    

    附图6.2 创业技术经济链与资源性市场的关系

    根据附图6.2所示的内容,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够满足科技中小企业创业的融投资需要,以及他们创业发展过程中增值服务的需要,只要有足够创业企业来寻求我们的服务,联合系统的经济价值就能够充分体现。为此,联合系统的真正价值在于构建一个能够为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服务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资源整合和综合运作“平台”,如附图6.3所示,该“平台”实际上是一个新兴的新型的创业资本市场体系。

    围绕着这样的平台,有着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联合系统来一步一步探索和解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以及将要创建的联合系统,还仅仅是创业资本市场的起步而已,为此,这项工作还有着巨大的挑战和障碍在等待着我们。要求我们联合系统的发起创建者们,必须有着较好的理念创新和思想准备,去解决联合系统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有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各样的同道者,结成同盟一道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有价值;必须要有一个坚韧的创业精神,努力去探索和解决各项工作中的问题,将我们的工作坚持到价值实现的那一天。

    img38

    

    附图6.3 联合系统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平台示意图

    从而,我们的联合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创业发展战略的商业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它,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性。

    7.联合系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联合系统作为一个软件体系,它的研发成功,首先就是一个创新,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证券交易系统,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该软件系统将申报有关专利的保护。

    为了使得该软件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各发起机构将共同组建一个管理机构,该机构仅仅负责经营管理该软件系统。除了发起机构使用之外,其他愿意从事这方面交易工作的个人、机构都可以使用,但都要支付使用费(参见图6.1中虚线以下部分所示)。所以,该系统的应用经济价值在于既要有广泛的使用者,同时还要是低成本的使用,构建市场的吸引力。

    实际上,该系统的经营管理成本是极低的。因为,它自身并不需要再单独建立一套运行系统,而是充分利用现有各个机构已经拥有的运行系统,或者租赁已有系统的空间,或者运行系统空置空间进行股权化合作。人员上,至少三年内可以借用现有的人员,兼职经营管理即可,只要付些补助费用。当联合系统真正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时,再进行单独的人员设置。

    该经营管理机构的地点设置,由发起的机构共同协商确定。

    联合系统的使用费,一是作为该系统的维护和创新,二是作为利益分配给发起创建的机构,三是作为知识产权发明者的利益分配期权,以一定比例分配给主要研发的骨干人员。

    8.联合系统的利益模式

    联合系统的利益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1)联合系统自身软件运作的利益模式,如第三节所述;

    (2)各个参与机构之间通过联合系统构成的关联的规模经济利益模式,即各个参与机构,通过使用联合系统,其一是降低其自身系统创建和运作成本的利益,其二是获得N倍的信息和联盟放大效应带来的利益,其三是以市场机制自然结成了市场规模交易的利益;

    (3)各个参与机构,自身保持独立运营区域内获得的利益模式;

    (4)带进来的其他多项资源,进行综合和整合的利益模式;

    (5)赢得国外有关机构参与带来的利益模式;

    (6)信息资源收费的利益模式;

    (7)各种股权交易收费(区域内和区域之间交叉)的利益模式;

    (8)各个技术产权交易所发展中介机构会员制的利益模式;

    (9)各种股权托管的利益模式;

    (10)其他利益。

    9.联合系统的发展战略模式

    联合系统是一个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事件,开始时难以一步到位,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为此,建议联合系统的发展战略模式,分三步走。

    第一步,研发并创建联合系统,特别是技术系统,初步建立核心业务的标准流程和运行规则(大约1年左右时间周期);

    第二步,完善联合系统的各项业务范畴,以及范畴内各项业务的流程标准化和各项规则,修订核心业务的各项流程和规则,初步形成创业企业融投资资本市场的体系和机制(大约3年左右的时间周期);

    第三步,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的各类交易机构,真正形成能够融入国际各项创业资源、资本的交易系统(大约需要3—5年的时间周期)。

    整个发展战略的完成,大约需要5—8年的时间,正好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同步。

    10.联合系统需要细化和开展的工作

    根据本商业模式的设计,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有:

    依据联合系统的商业模式,研发整个运作的技术系统;

    在该联合系统之下,各个区域内的各项业务交易流程的标准化和交易规则的制订(各地都在做相关的工作,但需要统一起来);

    在该联合系统之下,各个发起机构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其他使用机构的利益机制等问题;

    如何吸引更多的机构来使用我们研发的联合系统;

    与国际机构接轨的运行规则和机制问题;

    有关法律规范的问题;

    有关联合系统的其他问题。

    在今天总结我们的课题时,虽然我们做了充分的研究,应该说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缺乏国家部门的支持,或者说,国家有关学者和领导以传统资本市场的思维来理解风险资本市场的问题,结果使该方案一直被搁置一旁,无法实施。

    经过大家这些年的探索和努力,国家财政部2005年开始拨款1500万元,作为技术市场平台的建设。为了平台的建设,我们承担了科技部“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市场交易问题研究”的课题。目前已经开始了工作。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形势下,在真正针对科技企业创业的风险投资意义上讲,我们遇到的矛盾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困境又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