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展望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展望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展望_银川平原不同类型湿地碳汇评估研究

    

    0.4.4.1 湿地碳汇控制因子的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分、植物类型、土壤厚度、微生物以及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变化,会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产生影响,甚至打破其原有的碳平衡状态。而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缺乏对湿地碳汇控制因子系统的、综合的研究,对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控制因子并不确定。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明确各控制因子在湿地碳汇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系数,揭示湿地碳汇的形成机制,对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碳汇计量模型与评价湿地碳汇功能大有裨益。

    0.4.4.2 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湿地碳汇基础数据缺乏、碳计量方法和技术薄弱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碳汇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92]。因此,将样地调查与监测的点数据和遥感卫星影像的面数据相结合,构建湿地碳汇研究动态数据库和估测模型,提高碳计量模型的精度,加快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引入多种新技术新方法作为湿地碳汇研究的支撑,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0.4.4.3 湿地碳储量与碳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在空间异质性作用之下,湿地碳储量与碳汇功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以往研究成果中较少涉及湿地碳储量与碳汇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入研究并总结湿地碳储量与碳汇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演变机制,对发挥湿地的碳汇潜力,增强湿地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不同区域湿地碳储量与碳汇的空间分布规律、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今后湿地碳储量与碳汇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0.4.4.4 湿地碳汇价值与管理研究

    目前,关于湿地碳汇的价值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对湿地碳汇产业的经济价值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在CDM(Clean DevelopmentMechanism)机制作用之下,必须加大湿地碳汇价值与管理制度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湿地碳汇补偿机制,以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碳汇经济的发展。

    0.4.4.5 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湿地增汇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受自然因素和人为管理措施的共同作用,具体表现为碳汇或者碳源。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人为增汇技术措施调控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则会改变碳蓄积动态变化过程[50],扩大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的碳库容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水平;相反,如果采取不合理的人为措施,则有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增汇功能,降低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水平。

    生态系统综合调控碳管理模式是人为增汇或减排的普遍模式。生态系统的碳蓄积潜力是蓄积动态过程累积的结果,很多技术和措施对碳库容量和动态过程产生综合影响[50],人为增容过程会促进固碳速率增加,人为活动造成的减容会降低固碳速率。

    0.4.4.6 湿地碳汇理论研究

    目前,关于碳汇的研究多集中在碳汇测量方面,关于湿地碳汇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碳汇理论的研究也将是今后湿地碳汇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结合已有研究及本研究的数据获取情况,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室测定—GIS—遥感集成的方法研究银川平原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四种类型湿地碳汇能力。植被碳含量是通过建立生物量多元线性遥感估测模型,进而构建植被碳含量多元线性遥感估测模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利用相关关系模型,选出与土壤有碳含量相关性高的遥感信息参数,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土壤碳含量遥感估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估银川平原四类湿地的碳汇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