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与影像相关的鼻和鼻窦正常解剖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与影像相关的鼻和鼻窦正常解剖

    

    (一)鼻腔(nasal cavity)

    1.鼻腔为一顶窄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的不规则狭长间隙,前起自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并通鼻咽部。

    2.鼻腔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部分。

    3.每侧鼻腔分为前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固有鼻腔常简称为鼻腔,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所说的鼻腔就是指固有鼻腔。

    4.边界

    (1)上(顶)壁:前部由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中间部为筛骨的筛板,是上壁的主要部分,筛板菲薄而质脆,约有20个筛孔,仅2~3mm厚,内为嗅丝和嗅神经穿过;后部由蝶骨、犁骨翼和腭骨蝶突构成,是鼻腔与颅前窝的分界。

    (2)下(底)壁:前3/4为上颌骨腭突;后1/4为腭骨水平部;是鼻腔与口腔的分界。

    (3)内壁:即鼻中隔,由软骨和骨构成:前部为鼻中隔软骨;后上部为筛骨垂直板和蝶骨嘴,后下部由梨骨、上颌骨和腭骨鼻嵴构成。

    (4)外壁:主要为筛窦和上颌窦内壁以及从下向上呈阶梯状排列的下、中、上鼻甲。

    5.鼻甲与鼻道

    (1)上鼻甲与上鼻道:上鼻甲属于筛骨的一部分,位于侧壁后上部;上鼻道内有后组筛窦的开口,蝶窦通过蝶筛隐窝也引流到上鼻道。

    (2)中鼻甲与中鼻道:中鼻甲属于筛骨的一部分,前端位置高于后端,前端附着点至蝶窦口的距离基本表示筛窦的前后长度(5.8cm),可作为筛窦切除的前后界限;中鼻道位于中鼻甲外下方,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属筛骨结构,前下者呈弧形嵴状隆起为钩突,后上者内含气房、膨隆的筛泡;钩突与筛泡之间的裂隙为半月裂孔,其外侧有一沟称筛漏斗,筛漏斗的前上部呈漏斗状称额隐窝,额窦经额鼻管开口与此。

    (3)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是一块独立骨,附着于上颌骨、腭骨、筛骨钩突和泪骨;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的开口。

    (二)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

    1.是广泛开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之后提出的一个新的解剖立体构成与病理转化概念,不是一个独立的解剖学结构。

    2.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半月裂、前中组筛窦开口、额窦开口及额隐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门等一系列结构。

    3.OMC易受鼻-鼻窦炎性疾病的侵犯而阻塞,可引起单个或前组鼻窦炎。

    (三)鼻窦(paranasal sinus)

    1.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可分为前组鼻窦和后组鼻窦。

    (1)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2)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蝶筛隐窝。

    2.上颌窦窦腔位于上颌骨体内,容积平均13ml,前后径平均4.5cm,上颌窦共5个壁,厚薄不一。

    (1)前壁(面壁):中央最薄,略凹陷处称为尖牙窝,其上有眶下孔。

    (2)后壁(后外壁):一般呈“S”形,中后1/3骨质有时很薄,后部有上颌窦后脂肪间隙;其后外方和后方为颞下窝及翼腭窝。

    (3)上壁(眶壁):即眼眶下壁,壁薄,有从后向前的眶下管,内有眶下神经、血管由此出眶下孔至尖牙窝,眶下管下缘骨质可缺损,眶下神经、血管直接走行于上颌窦黏膜下。

    (4)下壁(上牙槽突、底壁):与上牙槽的尖牙、磨牙关系密切,牙根可突入到窦腔内,与上颌窦腔仅隔薄的骨板或黏膜。

    (5)内壁:下部为骨性壁,上部为囟门部,由黏膜组成,有上颌窦开口。

    3.筛窦又称为筛迷路,位于鼻腔外上方,呈蜂房样,每侧气房3~15个,气房大小、排列、伸展范围极不规则,双侧常不对称。筛窦分为前后组筛窦,以中鼻甲附着缘为界,前组开口中鼻道,后组开口上鼻道;有人把前组筛窦又分为前中组筛窦。筛窦可分6壁。

    (1)筛房外侧壁:主要由筛骨纸板构成,前接泪骨,后接蝶骨,上接额骨眶板,下接上颌骨眶突;纸板与额骨眶板之间的缝处有筛前动脉管和筛后动脉管,内有同名血管通过。

    (2)筛窦内侧壁:为鼻腔外侧壁一部分,附有上、中鼻甲。

    (3)顶(上)壁:为额骨眶板内侧部,即额骨的筛小凹,是颅前窝底的一部分。

    (4)下壁:为筛泡,位于中鼻道,与上颌窦的内上角相连。

    (5)前壁:与上颌骨额突和额窦相连。

    (6)后壁:为后组筛窦的壁,可达蝶窦前壁外侧部,外上方为视神经管。

    4.蝶窦位于蝶骨体内,由蝶窦间隔分为左右两个,两侧多不对称。以下为蝶窦各壁。

    (1)顶壁(上壁):构成蝶鞍底部,前有视交叉沟。视神经管位于上壁和外壁交界处。

    (2)外侧壁:为颅中窝的一部分,海绵窦位于此壁之外,蝶窦内有小静脉穿过此壁与海绵窦交通,所以蝶窦炎症可由此向颅内感染;侧壁与颈内动脉管关系密切,常向窦腔内形成压迹。

    (3)后壁:为蝶骨体的骨质,较厚,与脑桥和基底动脉相邻。

    (4)前壁:形成鼻腔顶的后段及筛窦后壁,在前壁上方近鼻中隔处有蝶窦开口,开口于蝶筛隐窝。

    (5)下壁:为鼻后孔及鼻咽部的顶,在下壁外侧部分有翼管。

    (6)内壁:即骨性蝶窦间隔,常偏向一侧,有时骨性蝶窦间隔缺损。

    根据气化程度将蝶窦分为如下类型。

    (1)甲介型:蝶窦气化不良,窦腔发育很小,窦腔后缘与鞍结节垂直线之间有10mm的厚骨质。

    (2)鞍前型:蝶窦发育差,窦腔后缘与鞍结节垂直线之间在一条线上,恰好位于蝶鞍之前,蝶鞍底大部分为骨松质。

    (3)半鞍型:蝶窦发育尚好,后缘在鞍底前半部。

    (4)全鞍型:发育良好,窦腔包绕整个鞍底。

    (5)鞍枕型:发育过度,后缘超过鞍背垂线,窦腔不仅包绕整个鞍底,而且向后伸入枕骨内,斜坡骨板较薄。

    5.额窦额窦位于额骨眉弓后方的内外两层骨板之间以及筛窦的前上方,左右各一,多不对称,常有骨性间隔,多偏一侧。以下为额窦各壁。

    (1)前壁:为额骨鳞部外板,相当前额部,最坚厚,含有骨髓。

    (2)后壁:为额骨鳞部内板,较薄,与颅前窝相邻,有导静脉通硬脑膜下腔,也常有骨裂隙与前颅窝相通,为鼻源性颅内感染途径之一。

    (3)下壁(底壁):即眶上壁,此壁最薄,尤以眼眶内上隅角明显。

    (4)内壁:是分隔两侧额窦的骨性间隔,上部常偏曲,下部垂直常位于中线,骨性间隔可缺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