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海雾的形成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海雾的形成

海雾的形成_蛟龙号发现的秘密

    海雾的形成

    事件记载

    海雾是在海洋直接影响下形成的。1956年7月25日夜,一艘灯火辉煌的瑞典客轮“斯德哥尔摩号”在雾海上夜航,其间用雷达搜索着前方海面。它的航速很高,因此离港后不久,就把纽约市远远地抛在后面。

    img4

    在“斯德哥尔摩号”的前方航线上,另一艘意大利客轮“多利亚号”已越过大西洋,在先进雷达的搜索指引下,正向纽约港靠近。

    img5

    22时30分,“多利亚号”从纳达克特岛附近经过,以23海里/小时(1海里≈1.852千米)的航速西行。23时30分,“多利亚号”已航行到灯塔以西46300米处。由于快要到纽约了,乘客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突然,一声巨响和震动之后,只见“斯德哥尔摩号”的船头插进了“多利亚号”的右舷中部。船上顿时引起一阵骚动,人们惊慌失措。

    当时,“多利亚号”的航速是23海里/小时,“斯德哥尔摩号”的航速是18.5海里/小时,两艘船的相对速度在40海里/小时以上,所以碰撞得十分严重。

    尤其是“多利亚号”航船损坏严重,危急时刻,船长命令电报员发出呼救信号。航行在附近海区的两艘法国船收到呼救信号后急忙赶往现场,把1654名幸存者救上船,另外还有52人在碰撞中死亡和失踪。碰撞后11小时,意大利客轮“多利亚号”的巨大身躯,终于消失在大西洋的滚滚波涛中。

    img6

    虽然两艘船都装有先进的雷达,但由于船在靠近陆地水域航行时,雷达电波会受到陆地及海雾的干扰,同时也不能及时发现被自己的桅杆死角遮住的目标物。加上受到陆地上无线电发射天线的干扰,使雷达的作用大为降低,才酿成了船毁人亡的重大悲剧。

    简要叙述

    海上航行常因海雾而受阻,甚至造成海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人们曾对海雾进行了专题调查。

    分析研究与海雾生消过程有关的天气形势、空气层结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探索海雾预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依成因不同,可把海雾分成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四种。

    世界海域的海雾

    全球各海区的海雾,类型虽然很多,但其中范围大、影响严重的首推平流冷却雾。以中高纬度大西洋的纽芬兰岛为中心,和以北太平洋千岛群岛为中心的两个带状雾区最为显著,以南印度洋爱德华王子群岛为中心的带状雾区也很突出。

    其次便是大洋东岸低纬度信风带上游的雾,如太平洋东岸的加利福尼亚外海和秘鲁外海;大西洋东岸的加那利群岛以南的海域和纳米比亚外海都是这类雾区。这些海域的海雾多在春夏盛行,尤以夏季为最。其特点是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一至两个月。

    img7

    平流蒸发雾多见于冷季的副极地,或冰山和流冰的外缘水域,雾层薄,形似炊烟。但当它在春秋季节,与平流冷却雾在中、高纬度海域交替出现时,也常构成大片浓雾区。至于散布在世界各海域的零星雾区,大多有地区性,难成体系,并且不一定属于同一雾型。

    平流雾

    当暖空气从温暖的水面流向冰水面时,暖空气就会冷却降温,凝结出水汽,继而以液体水滴的形式悬浮在空中。这种大大小小的水滴越聚越多,便形成了雾,直接影响了空气的透明度。

    由于这种雾主要是靠暖空气在冷海面上的平流运动形成的,所以叫平流雾。在海洋上的雾绝大多数都是平流雾,这种雾随风飘移,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大,常常给行船造成灾难。

    蒸汽雾

    img8

    当冷空气到达暖水面时,由于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面上的水汽压力大于空气水汽压力,造成水面强烈蒸发,水汽进入冷空气中。

    img9

    当冷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就凝结出小水滴,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集飘浮在低空,便形成了蒸汽雾,使能见度降低。

    在线小知识

    混合雾:海洋上空的雨降至低空时,因低层温度增高而使雨滴蒸发,提高了低层空气的温度。同时,又有冷空气流入,与低层暖湿空气混合,使暖湿空气饱和,从而形成了混合雾。混合雾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天空降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