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化疗的基本原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化疗的基本原理

    

    一、化疗药物的分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有80余种,其分类较为复杂。传统的分类方式如下。

    (一)按来源和药理学分类(表85-1-1)

表85-1-1 化疗药物的分类

    

(续 表)

    

    (二)按细胞动力学分类(表85-1-2)

表85-1-2 按细胞动力学分类

    

    (三)现代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结合上述两种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中流药物的分子作用靶点不同进行分类如下。

    (1)主要作用于DNA结构的药物:烷化剂(氮芥类、亚硝脲类、甲基磺酸酯类)、铂类化合物。

    (2)主要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物类化疗药多属此类。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  MTX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   5-FU

    嘌呤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 6-MP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   HU(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药    Ara C

    (3)主要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选择性作用于DNA模板,抑制DNA依赖性RNA多聚酶,从而影响RNA合成的药物有放线菌素D、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普卡霉素(光神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等。

    (4)主要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鬼臼乙苷、长春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高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

    (5)其他:L-门冬酰胺酶、维甲类化合物。

    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在不同环节和通路上阻断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不同的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完全不同(图85-1-1)。

    

图85-1-1 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化疗药物可采用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和局部给药的方法。不管是静脉、动脉、肌内还是口服给药,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较均匀地分布于各组织器官,肿瘤组织内的化疗药物浓度与其他组织差别不大,常用于治疗远处转移的晚期肿瘤和亚临床病灶;而局部给药方法,药物浓度较高,全身其他部位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局部疗效优于全身给药,主要用于胸腔、腹腔、心包等腔内注射、鞘内注射、动脉或膀胱灌注、肿瘤局部注射及皮下注射等,临床上常将全身和局部同时或序贯应用,称为双径化疗,从而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