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运行管理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运行管理

    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运行管理

    ——在学校2006年实践教学研讨会上发言

    国有资产管理处 刘志勤

    实验室是学校正式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设高质量、高起点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验室是提高我校实验室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也是引导学生和教师进入实验室学习和科研的根本动力。如何规范和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果和利用率,这是各个高校都亟待解决的难题。下面就实验室设置、实验室建设、实验用房管理及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实验室设置

    1.实验室设置指导思想

    实验室设置应该按照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淡化以往以课程或专业名称为对象建制实验室的模式,加强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室建设,专业实验课按学科或相类似学科设置实验室,同功能实验室不重复设置。

    实验室设置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其类别不同,如按照服务课程属性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如按照服务功能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但各个高校在实验室的设置实践中,普遍认同传统的实验室设置过细过小,不利于发挥实验室的功能,特别是不能实现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因此,很多高校都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平台式的实验室中心,如中山大学按照学科设置了八个教学实验中心(上报教育部只报这八个实验中心),中心主任由校长任命,深圳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都采取了类似的实验室设置方法。

    2.实验室设置原则与模式

    我校的实验室设置还不完善,缺乏统筹规划,在设置上有一定随意性,每年在上报教育部的统计报表中,填报的实验室名称和数量每年都不一致。这些问题对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功能发挥有很大影响,特别正面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需要学校和各学院(部、中心)认真对待,各学院(部、中心)应结合学院承担的任务和学科性质特点,打破按课程设置和按原专业目录设置实验室的界限,对实验室进行结构重组,尽量发挥或成立有较大规模的实验或实践中心。实现以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向以学科类别设置实验室的转变,尽量设置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实验中心或基地,如有必要,实验中心可以设置分室。

    我校实验室设置分三级模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1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校内实验中心为2级,实验中心或实践中心下的实验室或分室与基地为3级。学校最近下发的《关于规划实验室建制和规范实验室名称的通知》对实验室建制提出了纲领性意见,各教学部门按照学校要求和本部门情况认真规划和设置实验室建制,规范实验室名称。

    二、实验室建设

    实际上,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设置与规划有很大关系,只有做好了实验室整体发展规划,实验室建设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科学规律,既要符合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又要符合学院(部、中心)发展规划,突出自己特色。实验室建设立项必须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可以分期分阶段进行,优先考虑新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受益面广的基础性实验平台建设,重点搭建多学科多专业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全校性基础实验平台,避免重复建设的“小而全”的旧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效益。实验室建设应注意厉行节约,反对盲目攀比,杜绝浪费现象。设备的添置要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优化实验课程,保证教学质量和现代的教学要求,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创造性实验和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创造条件。目前我校在提高性实验项目上还有较大差距,实验室建设项目要能突出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特色,学院(部、中心)设计建设方案时,要尽量考虑多学科专业的平台搭建,突出学院特色。

    另外,各教学部门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还应该充分开展项目论证与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1.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

    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的效益,实验室必须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实验采取网上预约和计划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实验室开放机制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根据实验室性质和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不分节假日,每天从早上8点至晚上9点开放,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8小时值班制,每周轮休两天。

    第二种方式是学生使用频率高的实验室(如基础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不分节假日,每天从早上8点至晚上9点开放,部分实验室(如某些专业类实验室)实行分阶段开放,比如每周一、三、五、六、日下午和晚上向学生开放。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8小时值班制,每周轮休两天。

    学校有必要制定实验室开放的指导性意见或管理办法,各学院(部、中心)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开放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应措施,含开放实验项目,开放时间,实验指导人员和值班人员安排等,实现评估要求达到“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好”的目标。

    2.构筑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随着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重点学科的不断增加,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科研领域的拓宽,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量愈来愈多,使用效率不高,重复申购现象也愈加严重。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学校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已经超负荷运转而不能满足需要了;相反,相当一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都偏低,一方面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室或使用管理人的使用机时数达不到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机会使用。

    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构建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各个高校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必须从抓管理着手,采用集约管理,讲究投入产出效益。因此,应该遵循“统一规划,分块建设,集中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克服只管自己用起来方便的本位主义思想,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一方面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时,必须充分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对现有资源进行结构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现在不少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和管理上都处于分散状态,重复购置和积压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除学校从政策上引导外,解决的办法就是应该建立仪器设备虚拟平台,将学校分散放置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纳入管理平台或系统(不是设备全部集中放置,只是管理集中),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基金。就发展模式来说,国内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在建立虚拟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刷卡使用仪器设备,这种模式需要设置必要硬件设施,投入经费较大,四川大学开始使用,华南理工大学在几个学院试点运行。第二种模式是只建立仪器设备管理软件,并不投入硬件设施,如中山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开发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与效益分析系统,现在已经将4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纳入该运行系统,全校师生和校外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预约,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和预约情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渐渐增多,比较适合采用第二种模式。

    3.完善仪器设备制度管理

    制定和完善仪器设备的规章制度是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的根本保证,也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先后出台了《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西南科技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借用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报废处置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文件和办法,并将《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规程》《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挂牌上墙。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学校需要购买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逐年增多,《西南科技大学专项控制商品审批程序与管理办法》的出台更好地规范了专项控制商品的采购与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提倡勤俭办学,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非标自制设备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非标自制设备的申请、审核、批准立项、过程管理、项目完成、鉴定、成果评定与管理等进行详细规定。自制设备的作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使教学实验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档次,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处正在梳理现有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或修订仪器设备系列管理办法,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提供制度保障,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果。

    4.加强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简化维修程序

    仪器设备管理既要坚持日常维护保养,保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这是保障正常教学的必要前提,又要坚持勤俭办学精神,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管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功能。在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上,简化设备的维修程序,缩短维修时间,实现维修的快速、高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