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胰多肽测定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胰多肽测定

    

    一、概 述

    20世纪60年代末,Kimmel等在分离鸡胰岛素和Chance等提纯牛及猪的胰升血糖素和胰岛素时,发现一种具有激素性质的多肽,其分子结构与胰升血糖素和胰岛素完全不同,将其称为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PP是一个具有36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4200,由胰腺的PP细胞分泌。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抑制胆囊收缩,使胆汁排量减少和抑制胰酶的释放以及抑制血浆胃动素浓度。PP在血循环中的浓度甚微,观察PP在血循环中的变化,对了解糖尿病、胰腺炎、胰腺肿瘤竣朗病理生理和诊断有重要意义,主要用于PP瘤诊断。

    二、病人准备

    1.药物 对副交感神经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治疗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或有交感神经作用的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都必须在试验前停用足够的时间;注射促生长激素神经肽后会抑制PP的分泌。

    2.注意事项 健康肥胖者明显低于健康苗条个体。

    三、标本采集

    1.采集时间 血样要在禁食至少8~10h后于清晨空腹采集,因为饭后血浆中PP浓度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水平。需静脉血2.0 ml,每毫升中加入25U肝素,立即冷却送检。

    2.标本保存 标本采集后立即冷却,血浆在冷离心中获取后即刻冷冻,冷冻的血浆放入干冰中保存,样本操作过程中的冷链环节(包括离心)不可中断。血浆必须立即冷冻并保存,在室温下,PP的稳定性很有限,因此,整个冷链环节至关重要。

    四、试验方法及正常参考范围

    酶联免疫吸附法:将抗原或抗体吸附至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人胰多肽抗原或抗体与酶形成的酶结合物仍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催化活性的基本原理。PP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PP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有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PP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正常人的胰多肽随年龄不同而异,见表6-1。

表6-1 胰多肽随年龄不同正常值

    

    五、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胰多肽升高,通过治疗病情控制较满意时胰多肽可降到正常,这说明PP升高是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的一种表现。测定PP含量是反映治疗效果好坏的指标之一。

    1.胰多肽升高见于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硬化、胰性霍乱、胃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病以及其他,如胰多肽细胞增生、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力衰竭、非心源性休克等均可使PP水平升高。

    2.胰多肽降低见于肥胖症、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以及其他,如用生长激素治疗时,不但可使PP基础值降低,而且PP对胰岛素低血糖反应也减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