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低频脉冲电疗法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频率低于1000Hz各种波形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低频脉冲电疗法。由于这种电流对感觉、运动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又称刺激电疗法。

    电流特点:电压低、频率低、可调节。除感应电外,有极性,电极下可产生电解产物。对感觉、运动神经有较强刺激,有止痛作用,而热作用不明显。

    (一)间动电流疗法

    在直流电基础上叠加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的低频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间动电流疗法。

    1.治疗作用

    (1)止痛作用。

    (2)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3)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紧张度。

    2.间动电的波形

    (1)密波(DF)。

    (2)疏波(MF)。

    (3)疏密波(CP)。

    (4)间升波(LP)。

    3.治疗时波形的选择

    (1)止痛:选择疏密波和间升波。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选用密波作用于相应的交感神经节,疏密波作用于局部。

    (3)促进渗出物的吸收:选用疏密波。

    (4)锻炼失用性肌萎缩:选用断续波、起伏波。

    (5)缓解骨骼肌紧张:选用疏密波或疏波。

    4.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痛点治疗。

    ①并置法:阴极放在痛点,阳极置于距痛点2~3cm处,治疗中可更换极性。

    ②单极法:阴极置于痛点上,另一较大辅极置于身体任何部位。

    ③“追赶”痛点法:当痛点较多时可逐点进行,第一点通电时间由3min开始,以后逐渐减少至末点时为1min。

    (2)沿血管或神经干部位治疗:阴极置于患部,阳极沿血管或神经干走行方向放置。

    (3)交感神经节部位治疗:用圆形电极,阴极置于神经节部位,阳极放在距阴极数厘米处。

    (4)神经根部位治疗:脊髓两侧并置法:若一侧病变时阴极置病变侧,如两侧病变时则极性可交替放置。

    (5)颈源性疼痛:电极置于颈部和患侧肩关节前部,选择密波、疏密波,各5min,电流强度直流电1~2mA,脉冲电流强度低于耐受限。1/d,10次为1个疗程。

    5.适应证 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肩周炎、肌筋膜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关节痛等。

    6.禁忌证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严重心脏病、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二)超刺激电疗法

    采用超过一般剂量的电流强度进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疾病的方法,叫超刺激电疗法。

    1.治疗作用

    (1)止痛。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1)因本治疗属低频范畴,所用电极亦与直流电疗法中所用的相同,但衬垫易柔软些,至少应有1~2cm厚。治疗时将阴极置于痛区。

    (2)由于治疗中应用的电流强度大,电解作用也较大,为避免皮肤刺激,阴阳极衬垫可分别浸以保护液。

    (3)治疗时间不超过15min,每日或隔日1次,6~12次为1个疗程。

    3.常用治疗处方 颈源性疼痛、颈神经根炎、颈肌劳损,超刺激电流作用于颈部。

    电极:取6cm×8cm加厚电极2个,颈部与肩胛间并置,电流强度,耐受限。时间,15min。

    类风湿性脊柱炎,超刺激电流作用于脊柱。

    取8cm×12cm加厚电极2个,脊柱病变部位并置,电流强度,耐受限。

    4.适应证 颈源性疼痛、颈肌劳损、肋间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软组织挫伤、韧带扭伤、神经痛、神经炎、慢性类风湿脊柱炎等。

    5.禁忌证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皮肤及皮下急性化脓性炎症、对直流电过敏等。

    (三)经皮电刺激疗法(TENS疗法)

    通过皮肤将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方法称经皮电刺激疗法。

    1.治疗作用

    (1)镇痛:原理是利用一定参数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粗纤维,通过闸门控制理论或引起脑内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等机制来镇痛。对急性疼痛如术后切口痛、颈部疼痛、颌面部疼痛具有很高的止痛效果,对慢性疼痛如背痛、关节炎、神经源性疼痛、头痛也有一定效果。

    (2)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3)促进骨折、伤口愈合。

    2.治疗方法

    (1)电极:可用一般低频脉冲电疗用的电极,但面积不宜<4cm2,以免刺激皮肤。可利用脑电、心电等电极代替。

    (2)电极位置:有疼痛的触发点时,可放在触发点上或其附近,亦可放在有关的穴位、运动点上。两个电极或两组电极的放置位置有并置、对置、近端—远端并置、交叉等。如支配痛区的皮肤神经位置清楚时,可放在皮神经干区。如带状疱疹神经痛,则放在受损区域的肋间神经起始部;头、面、颈部可放在枕神经、眶上神经区;上肢可放在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区。

    (3)电流强度:以患者有明显的震颤感为准,一般15~30mA不等,根据仪器频率、波宽、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治疗时间,治疗灼性神经痛时2~3min,其他神经痛时为20min。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颈神经痛、灼性神经痛、头痛、关节痛、颈源性疼痛、急性软组织扭挫伤、颈肌筋膜炎等。

    (2)禁忌证:带心脏起搏器、皮肤病、对电过敏、皮肤破损者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