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雍正、乾隆年间,朝廷一方面是督促政务工作效率,多办实事,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又严厉排斥异己,抓紧意识形态控制,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就在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官场却在高压政策下出现腐化营私的“太平盛世”中,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繁荣,其中最为著名的可算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文木,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文木山房,人们就称他为文木先生。他是安徽人,康熙四十年(1701年)出生,13岁时母亲去世,由父亲教他念书识字。吴敬梓很聪明,但运气不好,23岁才考上秀才,以后一直考不上举人。不到几年,父亲去世留下的田产家业都卖光了,日子过得穷愁潦倒。从那时起,吴敬梓开始写《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想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人的摧残和异化,讽刺社会中文人无行的丑恶心态。其中写得最多的是那些终日忙于名利,但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屡遭打击的人。他们许多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比如周进,六十多岁了还没考上秀才,因此仍是“童生”。人们都叫周进是“老童生”,并且用一个字到七个字组成的宝塔格式诗来形容他的狼狈、寒酸、迂腐、可怜:“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周进其实不呆,只是一心想考取功名。后来人家见他可怜,想凑钱买个“捐生”,让他去国子监读书参加科考。这个老头听了,竟乐得赶忙趴在地上,向众人磕响头,说:“若得如此,便是再生父母,我周进来世变驴变马,也要报效!”又比如范进。大半辈子也考不上举人,后来家里穷得走投无路时,竟然考取举人。谁想到范进看见自己考上了举人,竟高兴得发了疯,他母亲也因为高兴,一口痰堵住了喉咙,一命呜呼了。

    曹雪芹本名叫曹霑,字芹圃,号雪芹,别号芹溪,画画时也署名梦阮。有人说他生于1715年,也有的说是1724年。他的祖籍在河北丰润县,祖先是汉族人,后来被清军掠夺到东北当奴隶,编入“正白旗”,然后又转为满族人。清朝定都北京后,曹家人成为功臣,也迁入北京。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在顺治年间任内务府官员,康熙即位后,任内务府郎中,被派到江南任“江宁织造”达二十二年之久。由于曹玺的妻子孙氏曾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所以曹家和皇室的关系特别密切。

    曹玺的儿子曹寅,在父亲死后继任内务府郎中,后任苏州织造,又改任江宁织造,曹寅能写诗作画,在江南为清廷网罗大批文入学士,探听地方见闻,成为皇帝派在南方的亲信耳目。曹寅任江宁织造也达二十余年,同时又兼管盐政,死后由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不久,曹颙病死,由曹寅的侄子曹頫(fǔ)继任。

    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他在童年时代正是曹家倒霉的开始。本来,康熙皇帝和曹家的关系很亲近,五次南下巡视,有四次住在曹家。曹家每次接驾,银子花得比流水还快。但是在胤禛争夺皇位时,曹家没有支持他,因此胤禛一当上雍正皇帝,就找机会收拾曹家。雍正皇帝在迫害自己的兄弟们时,找到了他们与曹家有来往的一些“证据”,于是查抄了曹頫的家,革了他的职。那是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按1715年出生就该是十二岁,他随父亲回到北京闲居起来,家境越来越穷。乾隆皇帝继位后,宽恕了曹家,起用曹頫为内务府员外郎。可是不久,曹家又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中,并且再次受到革职抄家的打击,从此就彻底衰败下去了。曹家是怎样与这场政治斗争有牵连的,到现在也没弄清楚。

    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叫《石头记》、《金玉缘》,就是以自已家族的兴表荣辱为蓝本,揭示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变衰的真实情况,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礼教、反对黑暗政治、反对科举制度的思想,甚至小说的情节内容,也是以作者自己的身世为线索的。

    曹雪芹本人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大年三十夜里冻饿而死,那时《红楼梦》已写成了八十回,后来有个叫高鹗(è)的人接着写了四十回。

    高鹗写的四十回没有曹雪芹写的文学性强,技巧也差,至于思想内容方面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就不晓得了。

    贯穿《红楼梦》故事主线的是贾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的爱情,情节曲折,涉及的人物众多,场面很广阔。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有反封建主义精神的少年,也都由于社会、家族等各方面的强大势力以及他们自身的弱点,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贾宝玉反对科举仕途,却喜欢和丫环、戏子、尼姑等下层人厮混,但行动不自由,自己不能做主。

    林黛玉也一样,痛恨等级制度、势利虚伪,自尊心极强,却又没有力量走自己的路,只会多愁善感,终于在病魔的折磨和被人不理解的冷寂中抱恨而死。

    《红楼梦》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事物描写、心理刻画、对话道白、矛盾冲突,各方面都显示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才能。

    小说一问世,人们就争着传阅,很快就有“说书不讲《红楼梦》,读书再多也枉然’’的说法,历代批评家也都对《红楼梦》评价很高,直到现在。海内外研究《红楼梦》竟成了专门的学问——“红学”。

    文学作品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大清帝国的盛世繁荣景象,也折射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变化正在悄悄出现。实际上,清王朝从建国起就有着种种不能解决的内在矛盾,乾隆盛世,不过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剧和明朗化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